唐朝小閑人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你們已經過時了(1/3)

    在李淳風看來,這都是韓藝的功勞,也就是英雄造時勢。

    其實沒有什麽絕對的英雄造時勢,也沒有什麽絕對的勢造英雄,這兩者是相互相成的。

    韓藝的教育推行為何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一大半功勞得歸咎於這個時代,如果換他在宋元明清時期,那真是很難的成功的。

    科舉起源於隋唐,興於宋,盛極於明清。

    明清時代,讀書人就是為了當官,沒有其他的想法,個個學得官場本事,以當官為榮,要是不當官,那就得餓死,故此要論官場學問,整個地球表麵,也沒有哪個國家有咱們中國研究的透徹,這可是幾千年的沉澱呀。

    而在唐朝,這種思想算是非常薄弱的時期,因為唐朝還沒有完全形成君主高度集權,還在君主與貴族共治天下到官僚主義的過度時期,當下很多貴族就不願去當官,嫌皇帝太蠻橫**,或許嫌棄李世民殺兄殺弟,不願為這種君主效力,這種人有得是,因為魏晉時期,貴族生來就是官,他們才不稀罕,而且他們都有著極強的原則性。

    個人思想是非常自由和開放的,唐朝有幾個詩人不諷刺朝廷和皇帝的,那白居易不就天天埋怨房價太貴麽。

    而百姓的概念,當官都是貴族的事,跟他們沒有關係,這種思想也非常弱。

    而韓藝推行的教育,包括六證考試在內,最大的特點,就是教育沒有跟當官產生直接聯係,即便間接的聯係,也是為了搞個噱頭,好比說考個會計證,可以去戶部當吏,那也隻是吏,不是官,吏跟官有著天地之別,吏就類似於協警之類的,一般是沒有升遷的資格。

    大家上昭儀學院,隻是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讀書人去考證,是為了一口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為了當官。

    這是一個很大的轉折點,因為如果按照李世民的構想,科舉的意義就在於,讓天下人才盡入他的甕中,有本事的人不要老想著去造反,沒有本事的人,沒那能耐,天下可安,但是這一點並沒有在唐朝得到完成,而是在明清完成為了。如今讓韓藝這麽一變,這人才就分流了,不是全往官場裏麵擠,要是以此下去,就不可能出現像明清那種情況。

    其實在整個華夏曆史上,唐朝都是一個非常重要轉折點,因為它是文明過渡融合時期,究竟會往那邊走,都是在時代形成的。

    市署!

    “韓小哥來了!”

    “韓小哥!”

    坐在市署大堂內的二三十餘名商人見到韓藝來了,紛紛起身。

    “哇!都來了啊!”韓藝故作詫異的左右看了眼,又嗬嗬笑道:“看來你們還是挺明銳的呀!”

    這些個商人皆是幹笑不語。

    “你可算是來了!”

    待韓藝來到跟前,鄭善行便小聲道。

    韓藝回道:“你搞不定?”

    “不是搞不定,是他們太囉嗦了!”

    “早知這樣,我就先去王義方那邊看看,真是失策啊!”韓藝鬱悶道。

    鄭善行聽得卻是好氣好笑的看了眼韓藝。

    韓藝轉過身去,道:“都坐吧,都坐吧。”

    待大家坐下之後,韓藝也坐了下來,他先是向鄭善行問道:“你都跟他們說了吧。”

    鄭善行點點頭。

    韓藝又向那些商人道:“這事鄭主事已經跟你們說了,我就簡單說一下,朝廷希望鼓勵讓一些商人去涼州去做醃菜買賣,為什麽選擇涼州,有三個原因,其一,那邊的鹽比較便宜,而且來源充足。其二,那裏離西北比較近,牲畜充足。其三,涼州的地理位置好,交通發達,適合貿易,而醃菜就是用於貿易的。我要說得就這麽多,你們有什麽問題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