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閑人

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買與賣,胡與漢(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許敬宗惱羞成怒道:“你說老夫連胡漢都分不清?”

    “難道不是麽?”韓藝哼道:“何謂胡?何謂漢?你讓胡人梳發髻,穿長衫,你分得清他是胡是漢麽?胡漢之分,須得因地而議,生活在草原上放馬牧羊就是胡人,生活在中原耕地種桑的就是漢人,這習俗是能改的嗎?要改,行啊,你去讓胡人在草原上種出糧食來。”

    許敬宗爭辯道:“你簡直就是在強詞奪理,老夫說得是禮儀人倫,放馬牧羊與耕地織布沒有區別,我們在西北也可以推行士牧工商,你說得那些並不是以商為先的理由。”

    韓藝笑道:“我方才就說了,我那是順勢而為,不是我要強行要以商為先,是西北地區的百姓本就崇尚行商。你要以士為先,那你說該如何讓那些胡人接受你的這個理念。你別以為人家都是傻子,玩筆墨,玩詩詞,胡人能是漢人的對手麽?而士子最終的出路是仕途,如果遵從士農工商的話,那胡人很自然會降為二等百姓,與部曲無異,因為他們很難考上仕途,永遠無法登上仕途之路,你認為那些胡人會答應嗎?而且,這與先帝獨愛之如一的思想可是背道而馳的。”

    許敬宗哼道:“既然我大唐統治了那裏,那裏百姓便是我大唐的子民,那當然得按我大唐的製度來定。”

    韓藝笑道:“許侍中,我如今才發現,原來一向求賢若渴的太宗聖上,竟然遺漏了你這一位經天緯地的人才,當初商量如何統治東突厥舊地時,你就應該出聲,告訴先帝,你有辦法推行我中原的禮儀人倫,我中原的文明文化,我中原的人文製度,幹嘛費神冊封可汗,直接派許侍中你去管理不就得了。”

    說著,他向李治一拱手,道:“陛下,臣無能,你還是讓許侍中去辦這事吧,我堅信許侍中能夠讓草原上的百姓接受士牧工商的製度和我中原的禮儀人倫。”

    李治沉眉道:“這國家大事豈非兒戲,你身為朝廷重臣,怎能意氣用事。”

    他當然知道這事不簡單,要是如許敬宗說得那麽簡單,那李世民早就這麽幹了,這都護府可是起源於漢,可才維持多久,就被胡人給推翻了,因此李世民才本著以德服人的思想去統治少數民族,隻要你們別給我惹事就行了。

    韓藝垂首道:“臣有罪。”

    此時李義府也已經看完,然後雙手送給李績,這便又向李治道:“陛下,這胡人本就不知這禮儀人倫,是以商為先,還是以士為先,臣以為倒不是很重要,可是韓侍郎提出的這稅法,臣倒是以為不妥,稅收乃國之大事,理應由朝廷來決定,怎麽能讓那些酋長來定稅?而且這種交稅,僅限於地方上與百姓的關係,對於國家財政毫無益處。”

    韓藝笑道:“李中書此言差矣,如今戶部每年都得給各個都護府撥錢,如果采取這一套稅法的話,至少可以減少國庫的壓力,怎能說是毫無壓力啊!”

    李義府道:“如今我大唐才剛剛征服西北地區,暫不收稅隻是權宜之計,將來還是會征稅的,可若采納韓侍郎的稅法,將來可就不好變動了。”

    韓藝嗬嗬道:“李中書,西北的確才剛剛征服,可是東突厥舊地呢?可有不少年了吧,而一直也不設常賦,朝廷也一直滿足於征收納貢。為什麽李中書不建議陛下在東突厥舊地征收常賦,我這稅法雖不如中原稅法帶來的效益大,但至少也是明文規定,是以常賦,比起羈縻製度,是一種進步,並且還深得西北各部落的推崇,為什麽明顯的進步,落到李中書嘴裏,就變成了毫無益處,我真是費解。如果李中書能夠想辦法在東突厥舊地征收常賦,並且不引起紛爭的話,我就收回我的話,並且向李中書賠禮道歉,如果李中書能夠我這位學生,我願意拜你為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