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閑人

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商人條例(1/3)

    求同存異?

    眾人不禁一愣,都是困惑的望著韓藝,完全不能理解。

    蘇定方和裴行儉雖然也沒有聽過,但是昨日他們仔細談論過此事,因此大概也能夠理解。

    韓藝笑道:“所為求同存異其實就是字麵上的意思。攤開來說,這邊許多百姓都是以放馬牧羊為生,而中原百姓多半都是耕地為生,我們如何在一個國度下共存呢?首先一點,就是要尊重彼此的文化、信仰、習俗,不能再像以往那樣,相互敵視,蔑視,大家都是大唐的子民,都是平等的。難道耕地的人就要高貴一些?還是放牧的人要高貴一些?這完全沒有道理。”

    這話真是太得人心了,大家是頻頻點頭,不能夠再讚同了。

    因為他們胡人可是被鄙視的一方,中原人士自古就看不起他們,當然,這跟耕地、放牧沒有太大的關係,主要還是禮儀人倫,中原人士常常將胡人認為不可教化的種族。

    這也是胡漢之爭的一個重要矛盾。

    韓藝又道:“再來就是,朝廷已經意識到,中原得一些禮法,並不適用於西北地區,那麽要求這裏的百姓也跟中原的百姓一樣,這顯然是不可行的,因此朝廷決定應該根據這裏的風土人情,重新製定的一套適用於西北的製度來,好比如說牧場協定,牧場協定就跟中原的均田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是異同皆存,這就是求同存異。”

    這求同存異其實周總理一個重大的外交政策,非常得經典,一直都是中國的主要外交方針。這種經典的理念真的隻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夠想得出,韓藝當然想不出來,於是借來用於民族之間的矛盾。

    兀可烈他們聽得也是連連點頭,大唐已經統治了這裏,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在這一前提下,如果說能夠做到彼此尊重,彼此理解,而且視作如一,那當然再好不過了。

    不過韓藝這一番話中,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要重新定製一套新的製度,那就是要立規矩了,這在以前是很少見的,唐王朝統治異族,不是趕盡殺絕,也不是強行推行漢製,而是冊封可汗統治他們,隻要你們聽話,不要給我添麻煩就行了。

    兀可烈就道:“不知朝廷打算如何重新製定新的製度呢?”

    韓藝笑道:“關於這一點,朝廷隻是提出了一個基本和一個意向。一個基本,就是大家都是大唐的子民,任何危害國家安全,或者說分裂國家的,這肯定是犯法的,是不允許的,是不可饒恕的,並且這個基本是不能改變,沒有可談判的餘地。一個意向就指的是可否從買賣方麵著手,製定規矩。”

    一個酋長就道:“韓小哥,這你說得我們不是很懂!”

    韓藝笑道:“簡單來說,就是規矩大家一起來訂,但是訂好就必須要遵守,由官府來執行你們訂下的規矩。”

    兀可烈都聽傻了,朝廷這麽好?規矩都讓我們來訂,道:“韓小哥,你此話當真?”

    韓藝點點頭道:“當然是真的,我前麵不是說了麽,求同存異,朝廷很多官員對於這邊的風土人情又不是很了解,你要他們訂,他們隻能根據中原的規矩來訂,你們才是最了解這裏的人,你們也可以代表這裏的子民,由你們來訂,當然是最好的,其實也不是說由你們來定,而是你們代表得各個部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