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閑人

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望梅止渴(1/4)

    這話聽著是有道理,但是蘇定方、裴行儉總覺得哪裏有些不太對勁。二人還想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

    “可是怎麽可能會有如此大的差距。”裴行儉直搖頭道:“想當年漢朝在文景之治後,國力也沒有強盛到如此地步。”

    “漢朝做不到,不代表我唐朝做不到。”

    韓藝道:“人口就不用說了,雖然我大唐人口不如前朝,但也比吐蕃要多得多,這裏麵還不包括西北的百姓,而如今我大唐拿下西北地區之後,又多了一大片牧場,再加上如今吐穀渾也完全投靠了我們大唐,馬匹資源是遠勝於吐蕃。剩下的就是糧草和武器。

    武器是最沒有懸念的,真不是我看不起吐蕃,隻要我大唐需要,不出三年就可以完成這個指標,而糧食的話,如今我大唐正在全力開發江南,並且研發出新得稻種,新得農具,未來的糧食的增量一定會勝於人口的增長,因此幾年之後,我們的士兵再也不會經曆餓著肚子打仗了。

    不單單是這幾方麵,如今陛下勵精圖治,鼓勵百姓生產,一切都是朝著最美好的方向在發展,需要的隻是時間,如果這時候與軍事力量不弱於我國的吐蕃開戰,這一切可能都會化為泡影,但隻要能夠拖下去,我們就能夠讓吐蕃嚐到恐怖的滋味。”

    蘇定方道:“可這事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吐蕃要開戰,難道我們大唐還得縮著麽。”

    韓藝點點頭道:“因此該準備的還是得準備,隻是說不要必要時刻,不要輕易宣戰。”

    裴行儉道:“這一回全因我與蘇將軍從西邊出擊,才迫使祿東讚不得不退兵,但也告訴祿東讚,如果他在西北沒有構建出一道防線來,他想要得到吐穀渾的夢想是不可能成功的。”

    韓藝道:“構建防線還是被動挨打,從此事來看,祿東讚還是會選擇主動出擊,他支持處月、弓月二部的餘孽,為的也就是這一點。別得我倒是不怕他,就是怕他又故技重施,與草原上的部落勾結,然後擾亂整個西北地區,再趁虛而入。因此,我們應該趕緊加快對於西北地區的統治,避免讓祿東讚有機可乘。”

    蘇定方忙問道:“不知韓侍郎有何妙策?”

    其實蘇定方也是文武雙全,整個西北兩年內未發生戰事,都是韓藝的功勞?

    當然不是,韓藝隻是一個政治家,頒發了一些政策,真正的管理這裏的,還是蘇定方,蘇定方不僅完美的執行了韓藝的政策,而且還將整個大西北都治理的井井有條,這是非常不容易。隻不過,政策是韓藝出的,又是韓藝主持的牧場協議,包括中原來得商人,都是因為韓藝,因此韓藝的光環要遠遠勝於蘇定方,但是最大的功臣還是蘇定方。

    不過蘇定方也知道韓藝擅於玩這些,他隻適合管理,或者說治理,但是大方針,大政策,他還是遠不如韓藝,不然的話,他就去當宰相,打仗這麽牛逼,還懂得治國的話,那別人都不要活了,你一個人玩得了。

    韓藝道:“不知二位將軍可有聽說,如今我們大唐正在施行一種精兵政策。”

    “精兵政策?”

    二人異口同聲道。

    那就是沒有聽過!韓藝道:“精兵政策完全是為了配合府兵製而存在,就是要將所有的募兵訓練成將官,如果我大唐有十萬將官,那麽到了戰爭時,我們就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訓練處一支百萬大軍來,而在和平時期,就可以將更多的人力投入到生產當中。”

    蘇定方、裴行儉二人稍稍點頭。其實府兵製也是如此,隻是不存在精兵的概念,百姓平時務農,戰時打仗,募兵就是兵,將官就是將官,沒有說培養士兵為將官。

    韓藝道:“我覺得這一套精兵策略同樣可以適用於西北地區。各個都護府都有士兵駐紮,這些士兵一般都是職業兵,而且漢人占得人數還要過大半,隻要大部分將官都是由漢人組成,那麽也便於我們治理當地。如今西北還算是太平,將軍可以嚴格操練他們,讓他們學會讀書認字,以將官的標準來訓練他們,等到戰時,迅速就可以動員出一支大部隊來。而且這胡人常年放馬牧羊,本就是天生的戰士,動員起來可能比中原還要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