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閑人

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大國當不善權謀(1/4)

    整個宴席間,不管韓藝說什麽,都博得眾人的喝彩,這與韓藝在長安可真是截然相反,在長安韓藝不管說什麽,特別多人反對,甚至可以說韓藝在許多人的眼中就是一個怪胎。

    這都已經不能用受寵若驚來形容了,簡直不可思議。韓藝甚至都感受到一股騙局的味道。

    說真的,他與這些人不太熟,大部分都叫不出名字,就是當年簽訂牧場協議的時候見過幾麵。

    可是他們表現出來的熱情,完全就是將韓藝當成是救世主。

    韓藝不弄清楚這一個原因,這酒真是沒法喝了,經過幾番試探,他終於明白了。

    原來他在不知不覺中為胡漢之間構建出了一座橋梁,這一座橋梁就是商業文明。

    自古以來,如何區分胡漢,不就是憑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來了區分。

    中原禮教出自於農耕文明,你用中原禮教去統治遊牧民族,這裏麵總會有衝突的,因此遊牧民族很不喜歡中原官員,你那一套完全不適合我們,我們從生下來就習慣這樣,你們偏偏要將我們改成那樣,信仰、傳統統統都得拋棄,這要不發生衝突,那真就是怪事了。因此中原人士總是將遊牧民族視作不可教化的民族,其實這個是有所偏頗的,最為突出的就是中原女子一向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待嫁閨中,視為大家閨秀。

    可遊牧民族本就是流動的,女子不可能不出門,我家一年搬N次家,我天天都得出去見人,都得跟部族的男子交流。

    這兩種文明是因地適宜,不可能變成一種文明,那麽唯一的辦法,就是構建出第三種文明來將兩者聯係起來,能夠讓兩個民族有著共同的文明,這樣才能融合在一起,才會有共同的語言。

    商業文明無疑是最好的。

    首先,沒有哪個民族是離得開商業文明的,而且在商業文明之中,講究的是平等、公平,這個就能減少相互間的歧視,我是來買東西,你是來賣東西,隻要我有貨,你有錢,那就行了,我管你是誰,關係是非常平等的。

    以往漢人來漠北,是不討人喜的,反之亦然,你看我不爽,我看你也不爽,但是這一回大規模商人到此,卻贏得了草原民族的好感,相處的非常融洽,完全看不出以前是仇人來得,其樂融融,打成一片。道理很簡單,中原商人帶來了胡人需要的貨物,而中原商人也從中得到了豐厚的利潤,利益將他們綁在了一起,缺一不可,那為什麽要討厭對方。

    因此韓藝的商業政策,在草原的反響那是極好的,比長安要好得多了,不管是酋長,還是普通百姓,都完全遵從韓藝的商業政策,尤其是以兀可烈為代表的粟特胡人,他們本來就是遊牧文明中的商業民族,他們天生就是商人,因此他們是堅定的支持韓藝,韓藝說修路,他們甚至不惜自己花錢修路,因為他們認同韓藝的觀點,要致富就必須先修路。

    再來,就是方才蘇定方說得,就是中原商人為什麽來這裏,不都是是韓藝建議的,而且還限製他們盡量雇傭當地百姓,不能隨便亂招人,他們由開口閉口都是韓小哥要我們這樣做,要我們那樣做,韓藝的事跡也推廣開來,甚至於韓藝的一些思想,都傳到了這裏來,並且深得當地百姓的讚同,在長安的話,因為士農工商的原因,導致韓藝還得非常委婉的講述自己的主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