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閑人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精兵製度(1/3)

    其實直到今日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大唐軍事學院,因為在此之前,人人都以為隻是一個學院,就跟那太學一樣,在建設的過程中,鮮有人問津,可恨韓藝的宣傳手段實在是太變態,這才幾日功夫,就鬧得沸沸揚揚的,大家才幡然醒悟過來。

    在此之前,根本就沒有人想到會演變成這樣,甚至還開放了工商階級,並且畢業即算是將官級別的,甭管多大,至少是有官階的,科舉中第,一開始多半也就是九品官,因此文臣覺得很不公平是有理可循的。

    李治也沒有料到,他更多的是考慮做到文物平衡,因為你大興科舉,文臣肯定是越來越多,雖有武舉,但武舉能招多少人,問道:“這跟府兵製又有什麽關係?”

    契苾何力他們也是一臉困惑的望著韓藝。

    大家都不太了解。

    因為他們不主動問的話,韓藝是盡可能少說,為自己留有更多的操作空間。

    韓藝道:“回稟陛下,府兵製說到底就是兵農合一,一旦遇到戰事,就立刻讓百姓動員起來,而沒有戰事的話,士兵就卸甲歸農。但是這其中有一個非常大的弊端,就是府兵製的戰鬥力肯定是不如職業士兵強。就好比守衛皇城的禁軍,同樣的人數,折衝府的府兵肯定不是禁軍的對手,因為府兵是肯定缺乏訓練的,而且一般都是一個人訓練五百人,而禁軍則是天天都在訓練。”

    說到這裏,他話鋒一轉,道:“但是微臣卻非常支持府兵製,因為這樣一來,既可以保證國家的生產力,又可以減少國家對於軍隊支出的負擔。如果都如禁軍一般的話,那麽人人都會跑去當兵,這樣一來,就沒有人去種田了,而且也會增加國庫的負擔。”

    李績問道:“你的意思是,大唐軍事學院是能夠提升府兵的戰鬥力?”

    “正是如此!”

    韓藝道:“這大唐軍事學院是獨孤警長提出來的,根據微臣對於獨孤警長的了解,他是一個對於自己都要求非常苛刻的人。由此也可見,這大唐軍事學院的根本,其實就是一種精兵製度,這符合獨孤警長的性格。但是微臣之所以讚成,主要就是為了彌補府兵製的不足之處。

    關於這一點,其實大唐軍事學院已經闡述的非常清楚了,學院培養的就是將官,是官,不是兵。在大唐軍事學院,雖然他們也要學習如同統兵作戰,但是統兵征戰是需要經驗的,這個是學不來的,得慢慢積累,因此學員畢業之後就想當統帥,獨當一麵,那是絕不可能的。故此,他們出來之後,肯定是基本做起,那麽就是練兵,因此如何練兵是他們在大唐軍事學院必修的一門課程,而且非常重要,甚至於針對到每個細節。

    打個比方,如果這五年內能夠有兩千學員畢業,那麽一個人至少能夠帶十個人,那麽兩千人就能夠帶出兩萬精銳來,兩萬將官就能夠帶出二十萬精銳來。府兵製本來就是太平之時,大家就都回家去種田,一旦發生戰事,就立刻動員起來。然而在動員的過程中,其實也會遇到很多麻煩,因為有不少會逃兵役,因此大唐軍事學院也會有如何動員百姓的這門課程。說到底,大唐軍事學院就是為了保證大唐在遇到麻煩時,能夠最短時間內,練出一隻龐大且精銳的部隊了,彌補了府兵製的不足。

    那麽,如果我們大唐有十萬將官的話,我們大唐就能夠在半年之內,動員出一支百萬的精銳之師,有了這種堅實的基礎的話,國家才能夠大膽放手的去搞經濟,不用擔心國防的不足。因此微臣才說,能夠畢業的人數越多,對於國家越有利。再多再多,加上現有的將官,可能也就幾萬將官,但是我大唐幅員遼闊,難道連幾萬將官都不需要麽?而且這些將官平時可以作為禁軍士兵防衛京師,可是一旦動員起來,他們就立刻能夠成為折衝都尉或者校尉,等於國家平時養著的隻是幾萬士兵,但其實是養著的幾十萬大軍,這不就是小投入,大回報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