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實現中國夢

第0316章 全麵崩潰(1/4)

    自1978年起,香港的地產市道已開始脫離正常的發展軌道,如火箭般上升,以尖沙咀東部為例,地價在3年內上升了六七倍,樓價也上升了3倍以上。

    整個香港的地價、樓價迅速大幅上升,投機熾熱。

    到了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機已經結束。

    香港經濟迅速複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開始確立,大批國際金融機構紛紛到香港來開設分支機構,大批跨國公司也到香港設立分公司。

    趙衛東的宏遠財團和葉明輝的東輝財團。

    手上有大量的寫字樓,很有很多的商業地產,都因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確立。

    而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兩家財團手中的大量的寫字樓和商業地產。

    雖然在幾年間也沒有租出去多少,但是幾乎所有的寫字樓和商業地產都在1980年底前全部都出租出去了。

    而且都以很高的價格全部出租,並且都是簽下的都是十年以上的租約。

    從第二年開始,每年以增加5%的租金遞增。

    兩個財團都開始有了巨額的租金收入。

    再加上去年已經出手的全部住宅樓,宏遠財團和東輝財團可以說是最大的贏家,賺得是盒滿缽滿。

    趙衛東知道,未來的香港地產市道大崩潰即將到來。

    因為他很清楚,這場大崩潰的實際發展過程。

    他隻能為早為自己的公司做打算,當他向葉明輝提出清盤樓市,隻保留寫字樓及商業地產時,葉明輝還很不理解,他覺得市場非常看好,繼續持有,收益非常可觀。

    在趙衛東的再三說服之下,葉明輝才勉強同意清盤。

    時間到了1981年,房地產市場雖然還繼續著繁榮,並達到高峰。

    葉明輝看到不小的漲幅,還找趙衛東埋怨了不少。

    但他不知道,本來在1980年房價已經撐不下去了。

    因為現在的香港的樓價,並非建立在經濟發展水平上,並非建立在一般市民的支付能力上。

    當消費者的工資收入,遠遠追不上樓價升幅時。

    樓價下跌便勢所難免。

    到了1981年,雖然房地產價格依然堅挺,但香港地產市道已經呆滯,空置麵積大量增加。

    在1980年新建住宅樓中。

    空置率已高達41.3%,大量房產麵積滯留在大小炒家手中。

    此時地產市道的下調,隻是遲早的問題。

    但因為國內結束了十年動亂,開始推行改革開放,在廣南省、閩海省設立了四個經濟特區。

    而且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機造成的影響也已經過去。

    香港經濟迅速複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開始確立,給香港人和投資者帶來了極大的信心。

    所以地產市道在不可能中又繼續多漲了一年。

    但1981年後,世界經濟衰退加深,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香港的出口麵臨日益困難的市場環境。

    在這種形勢下,香港內部經濟急速放緩、整體消費下降。

    到1982年全年經濟增長僅2.9%,比1981年的9.4%大幅放緩。

    經濟的不景氣,讓投資者、消費者裹足不前,地產市道也就無可避免地大幅滑落。

    1981年10月7日,香港最優惠利率升至20%的曆史高水平,樓宇按揭利率更升至21%,對置業者產生巨大的阻嚇力,這時期,港府又修訂賣地政策,取消“分期付款買地”,令發展商購買土地的成本(利息)更形沉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