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實現中國夢

第0259章 弱後挨打(2/3)

    還有更為有利的是,他還必須再在學校進行二年的學習。

    他在學校副處級的崗位,任職時間就是二年了。

    這樣就非常有效的任職時間,也是一種非常好的資曆。

    而且趙衛東這二年,還能在學校讀經濟學博士研究生,而且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學士學位就是一般的幹部,碩士學位相當於科級級別,博士學位就相當於處級。

    等拿到了博士學位,那趙衛東的處級職位會更加紮實。

    其實,趙衛東在乎的,並不是官場的職位和級別,而是這個職位帶來的權利,而這種權利能讓趙衛東,更好的推行他的政治理想。

    如果沒有權利,想要實現政治理想,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趙衛東從重生的第一天,就開始計劃未來的一切,開始布局未來。

    他希望利用自己重生的優勢。

    用自己的先知先覺,來改變曆史,讓祖國再次站在世界之巔。

    我們國家近二百多年來,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祖國受到西方列強的一次次欺淩,可以說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曆史,趙衛東希望通過自己的先知先覺,為自己的祖國贏得這難得的曆史機遇。

    “落後就要挨打。”在趙衛東看來,這個道理貫穿著整個人類曆史。

    回顧過去,無論是鴉片戰爭還是日寇侵華,無一不在印證著:

    落後就會受盡欺淩。

    雖然現在已經變得比較強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但是跟發達國家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但我們絕不能輕易忘記這些災難深重的屈辱史。

    在這段時間裏,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

    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

    這段不堪回首的曆史是以號稱當時的首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在1840年發動的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為起點的,戰敗後,清政府還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此後又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和外國協定關稅,外國取得了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和在通商口岸傳教等特權。

    這些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野蠻和屈辱。

    一係列的侵華戰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大量割地賠款,造成了近代中國更加貧窮和落後。

    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

    因此趙衛東牢牢記住中國近代屈辱的曆史,始終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曆史教訓。

    曆史告訴自己,無實力則無以言尊嚴。

    所以,從重生開始,趙衛東首先就是想方設法尋找賺錢的渠道,這個世界實力無比重要,隻要能有原始資本,他就能用先知先覺,創造出財富的奇跡,就這樣,趙衛東一步一步創造出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東盟十國在曆史上,很多都是我國的屬國,或直接就是我國的一部分。

    而且很多的地方,都是甚至就是華人開拓出來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