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明魏忠賢

第二章 內憂外患(1/3)

    崇禎帝的這次病倒,純粹就是給累的。

    這年的八月,天啟皇帝朱由校駕崩,遺命弟弟朱由檢繼位,同月朱由檢入宮即皇帝位,下詔大赦天下,以明年為崇禎元年。

    九月,先是議定天啟皇帝的諡號、廟號以及陵寢安葬事宜,然後追諡生母賢妃劉氏為孝純皇後,再然後又冊封信王妃周氏為皇後。

    這一連串的大事瑣事,讓剛剛登基為帝的朱由檢身心俱疲,更何況入宮即位之初朝局的波雲詭譎和驚心動魄,實在是太過耗費心神,原本自幼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朱由檢體質本來就弱,能堅持下來純粹是因為當上皇帝的那股興奮勁在支撐著。

    進入十月,先是頂著冷風祭祀了太廟,向朱明的列祖列宗通報他即位當了皇帝這件大事,受了點風寒回宮就開始發熱,緊接著就收到了南京地震、城牆崩裂的奏報,又驚又愧之下,終於暈倒。

    朱由校給弟弟留下皇位的同時,也留下了一個爛攤子。

    此時的大明內憂外患、風雨飄搖,長城外的蒙古韃子雖然一代不如一代,對大明構不成致命的威脅了,但還是時不時地成夥結隊破邊而入搶掠人畜財物。

    最危險的是東北邊防,與蒙古韃子對比,那些半開化的女真韃子實力越來越強,野心也越來越大,對大明朝的威脅一日勝過一日。

    此外還有被各種天災人物折騰得快要崩潰了的大明內地,不是這裏地震,就是那裏大旱,一波又一波的饑民占山為王、聚眾作亂。

    朱由檢自從當上這個皇帝,每天都在發愁,都在憂慮,上了朝要與滿朝居心叵測的大臣們周旋應對,回了宮又要與潛伏在宮中的魏忠賢死黨們鬥智角力,短短三個月,本來就氣虛體弱的朱由檢,臉色更加蒼白陰鬱了。

    剛祭告太廟沒幾天,南京就發生地震,這個事情成了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然而也正是這一點給了猝死的朱大明魂穿的機會,同時也是給了風雨飄搖的大明一個浴火重生的機會。

    十月末的北京城,天氣已經十分寒冷。在乾清宮西暖閣中休息靜養半個月後,煥然一新的崇禎皇帝決定禦門聽政,根據前世的工作經驗,政治上的事情在拿到台麵上之前,首先要與各方人等充分溝通,了解各相關方麵的意見,然後才公開作出決定,這種決定一旦作出,就絕對不能輕易改變,否則決策的權威性就會引起質疑。

    前世的朱大明沒有當過領導,但是作為領導的筆杆子,他對如何當好領導帶好班子還是有一些見識的。

    特別是考慮到明朝大臣們那種又臭又硬的脾氣,為了自己的第一次皇極殿禦門聽政不至於太狼狽,這幾天他一直在看司禮監遞進來的奏折,了解情況。

    現在的司禮監當然是不能信任的,其掌印太監王體乾、秉筆太監李永貞、塗文輔,都是魏忠賢的死黨。

    魏忠賢本人在崇禎皇帝即位不久為求自保,即主動請辭,而崇禎皇帝忌憚閹黨勢力太大,擔心朝局甚至宮中不穩,沒有輕舉妄動清理閹黨。

    除了司禮監不能信任,甚至現在的內閣,都是閹黨內閣,完全不能信任,首輔黃立極就是靠著阿附魏忠賢而上位的,其他閣臣諸如施鳯來、張瑞圖、李國鐠等,其如未入閣的尚書一級的大臣,如禮部尚書田吉、兵部尚書崔呈秀、工部尚書吳淳夫、戶部尚書王永光等等,甚至錦衣衛都指揮使田爾耕都是魏忠賢的黨徒。

    這種情況下,別說以前的崇禎不敢輕舉妄動,就是現在已經了解曆史大勢的崇禎朱大明也不敢大張旗鼓地清理閹黨勢力,隻能是謀定而後動,一步一步慢慢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