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祖筠

第三百零三回 梁教授試授春桃符 劉永年巧做金榜對(1/2)

    “是呢。”許氏說,“官家尋思宗室子弟湊一塊,別盡投壺鬥草,玩耍也玩得應景些。”

    梁教授斟酌了一下:“桃符楹聯,學一學倒沒什麽。”又問永年:“你從前試做過嗎?”

    “學生未開蒙昧,呂宮教尚不曾得閑教導。”永年恭敬答說。

    教授點點頭,又問辛夷:“那你呢?”

    辛夷站起身道:“奴婢也不會,但奴婢聽人講,說會對韻、按字數連成句子就成啦。”

    “臨渴掘井已晚矣,縱為一法不成器。”梁教授笑容十分和藹,卻幹脆的地推翻了何典仗的教導,“的確也沒那麽難,不過平仄相對,虛實相稱能守還是要守,於日後作詩填詞亦有好處。而韻味句工等,須得靠靈性基礎的東西,反不敢真苛求你們兩個小娃娃。”

    他說著,提筆在紙上寫下一副對子,分發給二人琢磨。二人拿到後一齊大聲讀了出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梁教授講解道:“莫看這兩句尋常,卻是後蜀末帝孟昶(花蕊夫人老公)在歸降我大宋前一年,親自題寫的桃符①。因‘嘉節號長春’,正對應了太祖長春節(宋太祖生日),所以當時路人皆傳說這副楹聯,是太祖王師破滅後蜀之兆。”

    辛夷小聲道:“貼個桃符就被滅國,這孟昶的字可是晦氣。”許氏聽見,低聲對身旁鄭姆教道:“話不是這麽講,於後蜀晦氣,於大宋卻是祥瑞。”

    梁教授說:“且不管是何征兆,咱們就用這現成的上句來練一練。上句裏的‘納’字,是‘得’的意思;而‘餘慶’兩個字,出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易傳·文言傳·坤文言》)’,意思是‘行善積德的人家,必有福澤庇佑’,因此這句‘新年納餘慶’,是寫新年裏得到了祖先遺留的恩惠,明白嗎?”

    兩個孩子都表示明白。

    梁教授繼續道:“此則桃符雖有故事,但卻不算好對,拋去上下皆不對仗之外,‘號’對‘納’太勉強,‘長春’對‘餘慶’又不工整。你二人姑且拿它一試,出什麽紕漏都不算過錯。”

    臘月二十四祭灶春貼紙

    ①史上第一個春聯是個懸案。“是呢。”許氏說,“官家尋思宗室子弟湊一塊,別盡投壺鬥草,玩耍也玩得應景些。”

    梁教授斟酌了一下:“桃符楹聯,學一學倒沒什麽。”又問永年:“你從前試做過嗎?”

    “學生未開蒙昧,呂宮教尚不曾得閑教導。”永年恭敬答說。

    教授點點頭,又問辛夷:“那你呢?”

    辛夷站起身道:“奴婢也不會,但奴婢聽人講,說會對韻、按字數連成句子就成啦。”

    “臨渴掘井已晚矣,縱為一法不成器。”梁教授笑容十分和藹,卻幹脆的地推翻了何典仗的教導,“的確也沒那麽難,不過平仄相對,虛實相稱能守還是要守,於日後作詩填詞亦有好處。而韻味句工等,須得靠靈性基礎的東西,反不敢真苛求你們兩個小娃娃。”

    他說著,提筆在紙上寫下一副對子,分發給二人琢磨。二人拿到後一齊大聲讀了出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梁教授講解道:“莫看這兩句尋常,卻是後蜀末帝孟昶(花蕊夫人老公)在歸降我大宋前一年,親自題寫的桃符①。因‘嘉節號長春’,正對應了太祖長春節(宋太祖生日),所以當時路人皆傳說這副楹聯,是太祖王師破滅後蜀之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