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秦飛魚

第二百七十一章 滅門(1/3)

    “本王行分封之製,麾下有士大夫卿之爵位,又有伯侯公三級,可開國建製!”

    段玉聲音清越,在殿堂中不斷回響:“雖然本王有一統天下之誌,但吳越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天下範疇……因此,若你願意去王號,臣服於本王,本王就封你為越侯,將吳越之地盡賜於你,如何?”

    即使當年的大夏,也未能完全滅亡吳越,段玉懶得在這裏消耗時間。

    縱然是之前的幾個大一統國度,在國力未及之處,也有一些稱臣納貢的藩國,但好歹沒有被吞並。

    段玉給無鳩的,也是這樣的選擇。

    說實話,行分封之製,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容易招降納叛了。

    他對手下士大夫都十分寬容,那受爵開國的伯、侯、公更是大權在握。

    比如吳越,可以保留一切軍隊與人口地盤,全麵承認既定事實。

    換句話說,除了名分上臣服之外,幾乎沒有其它任何損失,甚至不像招降,反而更像一份停戰協定,還是沒有戰勝國的那種!

    對無鳩而言,隻要承認荊王是吳越之宗主國,段玉就可以讓吳越繼續保持原狀下去,甚至內部的分封也一並承認。

    “去王號?”

    無鳩神情一怔。

    蠻夷之地,對於名號什麽的卻不怎麽看重,所看重的還是實力。

    饒是如此,這決定也很艱難。

    畢竟,要他向原本的臣子卑躬屈膝,簡直是極大的侮辱。

    因此,雖然知道這個選擇對雙方都好,氣運中的巨虺卻還在不停地抗拒著。

    段玉也不催促,靜靜等待著此人的最終決定。

    說實際,他很希望吳越王臣服,給後來者樹立一個好榜樣。

    連吳越一王者都能容納,並且待遇如此之好,隻要消息傳出去,等到他打下遂州之際,那幾個小小的諸侯國豈不是更要立即臣服?

    除此之外,對在楚國中招降納叛,也是大有好處。

    這是統一天下最快的方法!

    ‘雖然如此做,體製內大國林立,平衡十分脆弱,數十年後就要顯露出大害,但對我來說,隻要能短暫成就,證明道路,其它的都無所謂,縱然不過數年就分崩離析,也是無礙……’

    這實際上很有些梵教思想。

    那些菩薩佛陀降妖伏魔之時,打贏了,就渡化為護法,打不贏,也要給對方冠以什麽天魔、菩薩、古佛的稱號,不管人家願不願意。

    反正打到最後不管誰輸誰贏,大家都是梵門的人,因此梵門的大能最多,人家是按兆計算的,打不死你也嚇死你。

    雖然這精神有些阿Q了,但不得不承認,十分管用。

    段玉此時也是如此。

    他最大的目的,還是盡快統一天下,祭祀玄天,道印突破,證就大道。

    在這種情況下,縱然崔山要投誠,他都不介意封個慶公什麽的。

    哪怕這個二五仔數年後就要造反,那也是數年後的事情了。

    “隻是區區名分有損,其餘一切保持不動,本王若得天下,也不會再行吞並之事,如何?”

    段玉副手而立,沉聲問著。

    這已經是他所開出來的最優厚條件,要是無鳩這都不願意,那就沒有什麽好說的,直接滅了吳越了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