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思勉範寧

第二十一章 飴糖(3/3)

    秦大郎歎了口氣,道:“這糖若是拿到縣裏賣自然有人買,不過這糖雖然好吃,卻要用麥芽來熬製,十分耗費糧食,家裏的產出本來就隻夠口糧,麥子更加難得,一年下來熬不了多少。”

    範寧道:“難道隻有麥子可以熬糖嗎?”

    秦大郎道:“縣裏的作坊都是用麥子熬糖,還是秘方,我能琢磨出來已經十分不容易,沒聽說哪家作坊收購其他東西熬糖的。”

    範寧心想前世的人吃的糖多是用甘蔗和甜菜製成,麥芽糖很小眾,大多是民間手藝人喜歡熬製,糖果遍大街都是,不少人擔心三高,還整天講究清淡飲食,糖這東西在古代珍貴,根本上還是原材料不足。她想起電視劇的紀錄片講過,古代的糖最開始是用穀物熬製的飴糖,其工序從發芽、浸米、蒸米、糖化、過濾、煮飴、攪拌到加工,利用穀物發芽產生的澱粉酶將澱粉轉化為糖。她就想問問小舅有沒有試過用玉米來熬糖,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這個法子由自己來說不太好,畢竟自己才兩歲,祖母和母親是自己至親之人,自然不會懷疑自己,可小舅舅這人,聰明得很,難免不會懷疑自己,況且他這個人到底年輕了些,有時候常常忤逆長輩的意思,為人處事就有些衝動執拗,這方法給他,若是沒個製約,到底不好。

    秦大郎不知侄女兒心中所想,見她呆愣愣地,以為是她玩累了,帶著倆小孩回了堂屋。

    正月初三,範家三口人回了青山村,顧氏已經收拾好了書房,婆媳倆裁了麻布裱鞋麵,範思勉則到張朗家拜訪,一家人過了個悠閑的新年,正月十四這一日,勞山帶著來到範家,道:“過幾日還得勞煩思勉帶著英子去報道,我們家中商量好了,想要自個兒帶口糧,隻是不知道學堂裏是怎麽個算法?”

    範思勉道:“學堂一日三頓,總共一斤玉米,一個月下來就是二十六斤玉米,每半年交一次,除去年節,半年下來大概就是一百五十斤,休息的日子若要在學堂裏吃也是這麽算,待到半年下來再補交。”

    勞山道:“半年一百五十斤玉米,家裏怕是吃不了這麽多。”

    範思勉笑道:“交了玉米,菜蔬肉食就不另算了,也不是全吃玉米,學堂裏每隔七天每人能吃到一個饅頭,十天能喝上肉湯。”

    勞山心想這樣算下來倒是十分合理,就看向勞英道:“看到沒有,讀書人還能學算賬,你若能算得這般流利咱們家今日也可以自己算了,你以後可得用功。”

    顧氏心想雖然兒子幫他們算出來了,勞山回家怕還是要零零散散用鬥量,到時候又得算一遍,就對勞山道:“不如讓大郎跟你們回去,看看是否還有什麽遺漏?”

    勞山感激道謝,範思勉跟著去了勞家,幫著他們量好了糧食,又看了看勞英的行李,見沒什麽遺漏的,同勞英講了些學堂裏的事才回家。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