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朱公子敬

第558章 孝宗大封賞(1/3)

    南宋宰相洪適(kuò),生於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卒於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終年六十八歲。

    原名“造”,後更名“適”,字景伯,又字溫伯、景溫,號盤州,洪晧長子。因晚年居住老家饒州盤州,故又自號盤州老人,饒州鄱陽人。

    因其父之功而入仕途。紹興十二年二月,與弟洪遵同中博學宏詞科,洪遵第一狀元,洪適第二榜眼。

    累官至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官至右丞相。封太師、魏國公,食邑五千戶,實封二千六百戶,卒諡文惠。祀鄉賢。配石氏封蔡國夫人,又配沈氏封魏國夫人。

    周必大所撰《宋宰相贈太師魏國文惠公神道碑銘》:“公器業早成,與人誠實,無浮禮,文華天賦,濟以力學,步驟經史,新奇富贍,兄弟鼎立,自成一家。”

    洪適父子全都顯貴,他們的才學和言行,完全不是儒家朝秦暮楚、見風使舵、乘人之危的風格。那他們是什麽門派的弟子?

    從根子上看,洪家父子與嶽家一樣,都是商門弟子。

    商門的尚平思想,從炎帝首立市廛以來,代代相傳,到南宋六千七百年不變,與漢武帝所需的崇尚尊卑的儒家思想,格格不入。商門不以儒家及任何諸子百家為敵,而儒家死死盯住商家,以其為大敵。

    說洪家父子是商門弟子,有什麽憑據嗎?

    如果沒憑據,本書自然不會著墨,肯定有憑有據。

    其曾祖洪士良,是北宋著名糧商,是洪家父子發達起來的開山鼻祖。

    洪士良,以字行,名研,生於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卒於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享年七十三歲。始居於樂平縣金山,此縣為饒州下轄六縣一監之一。

    洪研十二歲之際,拜在丁唐山平德宮本撞道長門下。本撞,俗名範陵,字金撞,乃金相大帥、五金商神範丹後裔。

    丁唐山平德宮主祀平德大帝望霄,而範丹作為朝歌三商神的二哥,與三弟水靈大帥、海產商神萇度,自然是配祀的兩大神。

    範陵作為範職第三子範銳的十二世孫,從小崇敬老祖爺範丹。他家祖祖輩輩奉祀五金商神範丹、長江侯範職、壽春郡公範銘、門山侯範鎮。範丹自然是範陵的十五世祖。

    範銳一生從商,不曾涉及戰事,沒有博得功名。不但如此,為了不給父兄惹麻煩,避開官商禁律,還曾一度改姓丁。這是其祖母丁氏的姓。

    丁銳從二十歲經商,重拾其祖父的錫錠販賣,並且躲進了饒州樂平縣定居,這裏是他老丈人家。直到六十八歲,唐僖宗乾符五年(778年),鹽商黃巢起義爆發,天下大亂,他這一支才改回範姓。

    範銳的十二世孫範陵,乃兮斤道長的大弟子。

    兮斤乃叧血道人鄭丁寡的大弟子孫子金,鄭丁寡作為大宋的通商法繩天師,幽國公,雖然在大茂山平準宮看著平準大帝柴榮的香火,但對於丁唐山平德宮自然也十分有利。江淮一帶商家子弟,到平德宮拜師的絡繹不絕。

    洪研跟隨本撞學習經商及商門武學八年,按照血洗派道門的十六字派“元本販夫,何來沉浮;平德唯上,功於展足”,他的道號“販良”。二十歲成人之際出師,單獨販賣饒州特產“寸長大米”。

    平德宮八年學徒,每天跟師父本撞一道,卯時練武,辰正販賣,黃昏打賬,睡前讀書。商門實戰授徒對洪研可謂是脫胎換骨的改造。

    到他十八歲時,就長成了七尺八寸大漢,所使紫金刀重達九十四斤,文武全才,保貨販運自信滿滿。

    五十歲時,洪士良成為樂平首屈一指的富商。在三十年賣米過程中,闖出個大號“米俠”。閑暇之餘,廣交豪傑,堪輿名士吳景鸞是他的好友之一,對他十分看好,來往頻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