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鳴陳崗

後記10 穿越駙馬爺(1/4)

    中國的陳氏皇朝才邁入第三個百年的時候,遭遇了重大的危機,也進行了重要的轉折。最終波譎雲詭的一十年代就在一波波浪潮的澎湃中慢慢的走過了。

    進入到新漢曆200年後的第二個十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結晶迎來了大爆發。整個社會都像是洗衣機裏轉動的滾筒,發展速度驚人,腳步邁的也快的讓人跟不上趟。

    整個二十年代都是發展的時代,不管是底層階級、中產階級還是上層階級,不管是平民階層,還是貴族階層。社會財富的增長讓人膛目結舌,物質的大大豐富也讓人再次為科技的偉大拜服。

    而經過了整整一個十年的穩固,陳漢皇室完全適應了新的‘環境’,同時也精準的找到了自我的新定位,這個社會還是需要他們的。

    西方的曆史學家卡爾·馬克斯說過:“一個人之所謂為王,是因為他周圍的人願意稱他為王。”

    “中國擁有著兩千二百年的帝王史,這本身就代表了一種從古代延續至今的製度與文化。在很多時候,皇室生活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中國曆史博物館,是國家文化的活化石和活招牌。皇帝作為中國至高權力的象征更是深入人心的。”

    據說在某私人場合中,當代的中國皇帝這樣說道。

    中國的媒體也早就這一問題進行過深切的討論,在十幾二十年前,最後的結論是:在日常的社會生活當中,中國皇室起到了內閣政府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陳氏皇室因為其得國之正堪比朱明,因為它曾經創造過的輝煌,作為地球上最後一個日不落帝國的主宰,更會被舉國民眾視為是民族利益和民族精神的代表,是維護國家統一和華夏民族大團結的中心力量。”

    “它的存在就是在提醒著民眾,中國曾有過的日不落的輝煌曆史,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所以,時間走到新漢曆二百年的三十年代,皇室是否有存在的必要這種話題,已經不需要再討論了。

    現在皇室已經沒有了實權,就連大內侍衛的名額都被限製在了一百人,而且不得持有重武器。但皇室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卻是依舊崇高。中國的國歌依舊是二百多年前被承天大帝定下的《赳赳武夫》,每當這個歌聲響起的時候,無數中國人心中總會回憶起中國那無比輝煌的過去。承天大帝的生日在他逝世近二百年後依舊是中國最最隆重的節日之一。

    中國皇帝這個概念在權利上已經被弱化,但在中國人的眼中意義卻越重大,沒有一個地方比中國本土擁有更多比例的崇拜皇室的人民。中國皇室所具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幾乎讓人看不到‘消失’的時刻。

    一直以來,中國人對曆史都非常的尊重,每一個中國孩子從小就會了解中國的曆史,那很自然的就會對將中國從腐朽、愚昧的韃靼人手下解救出來,並且帶領中國占領了大半個地球的承天大帝,以及他的後人所塑造的光輝的帝國曆史由衷的崇拜與尊重。在中國的民間,對於承天大帝的崇拜是一種社會主流價值觀,這種精神上的教育被視為華夏民族的文化傳統,也是國家鞏固和統一的必要條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