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信王波

第七十四章想法(1/2)

    八十年代初期,電風扇可是一個好東西,這種東西哪怕是在GD那邊用外匯卷購買,都需要一百多塊錢,可饒是這樣,電風扇到貨以後,幾乎都是被搶購一空。

    而國產的電風扇一共就幾家,製作出來的電風扇無論從式樣上,還是性能上都慘不忍睹,饒是這樣,他們生產出來的電風扇還需要憑票購買,沒有票,就是你拿出一百五十元錢,也是買不到一台像樣的電風扇的。

    李忠信一下子就有了新的想法,他要在八三年夏天來臨之前的時候,搞出來屬於忠信公司特有品牌的電風扇。

    李忠信心中清楚,後世的風扇扇葉幾乎都是塑料的,是利用一定的空間曲麵的葉片,通過主體高速旋轉從而產生風能。

    而九十年代之前風扇的葉片幾乎都是金屬片材,經過模壓製成風扇葉片,由於模壓葉片和裝配方麵等原有,風扇葉片的驚動平衡難以達到設計要求。

    八十年代的吊扇就是最好的證明,風扇用不了多少時間,就會出現風扇的扇葉塗層刮傷或者脫落,產生鏽蝕,繼而產生不平衡的情況,懸掛在頭上都會讓人感覺到一種恐懼。

    而用塑料一次注射成型的風扇扇葉,不需要裝配,矯正,更節能省電,由於重量輕,慣性小,具有良好的動平衡性。

    李忠信後世做對俄貿易的時候,他參觀過後世的電風扇廠,更是和當時的電風扇廠的技術人員討論過其中的奧妙,他心中清楚,塑料的風扇扇葉製作分為動模和定模兩大部件。

    注射衝模的時候動模和定模閉合,構成型腔和澆注係統,當開模的時候,定模和動模分離,直接就能夠取出來成品件。

    八十年代初期,江城工業十分發達,各種類型的廠家都有,兩千年之前在全國聞名的電機廠,還有江城一塑,這些都能夠給他提供技術上的幫助,隻要他弄出廠房,設計出來模具,生產電風扇一點問題都不存在。

    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李忠信一想到他現在手底下的儲備人才幾乎是零,他的頭大如鬥。

    無論多好的買賣,總得有人來做不是,如果沒有人來做,沒有合適的人來管理,哪怕是賺上再多的錢,李忠信也覺得不是一個好主意。

    董國忠和梁國富兩個人都是公職人員,李忠信更想讓他們兩個人進步向上,今後他在郊區這邊能夠更好地發展。

    王波和董誌國兩個人現在他剛剛培養,要說管理個打魚隊,管理一些賣魚的人員還可以,要是現在就讓他們兩個人管理一個廠子,那絕對不合格,更做不來。

    哪怕是他們兩個人能夠做,李忠信暫時也不會讓他們兩個人去做,畢竟從江裏麵打魚這個事情是無本的買賣,他們兩個人做這個事情比較合適。

    電風扇造價低,來錢快,這個已經是一種絕對的事情了。

    可是,一台電風扇,刨除生產模具,刨除原材料,生產成本,哪怕是一台賺三十塊錢,十台才三百,一百台三千,一千台三萬,一萬台的話,也不過三十萬。

    他如果在江城建個生產電風扇的廠子,廠子建好以後,哪怕是一天生產上百台,也沒有什麽賺頭。

    有操那個心的功夫,他還不如把那個心思放在《名偵探柯南》和《灌籃高手》這兩部漫畫當中,那兩本漫畫的來錢速度可要比做這樣一個風扇廠強上很多。

    李忠信鬱悶地想到,想到了一個好的方案,他卻沒有太大的心思去做,實在對不起腦袋裏麵的靈光一閃。

    他旋即想到,他現在覺得做這個東西是一件十分操心,十分雞肋的一件事情。

    他這邊什麽都沒有,沒有廠房,沒有工人,沒有技術,沒有配套的一係列的東西。

    可是,他沒有,政府有啊!他可以考慮和黑省省政府進行合作啊!

    之前的衛生巾生產廠,就是和省裏麵開展的一種合作的模式,與其錢讓別人賺取,真就不如把這種東西轉化成合資的一種產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