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李太後

第1317章 過度民主的假象(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朱翊鏐與三位閣臣確定改革的方針以及大體方向,但具體到底怎麽做還需要廷議與諸位官員共同決定。

    將主要思想傳達後,朱翊鏐接著說道:“三位閣老回去好生琢磨,如果鹽政要改,那麽茶稅、酒稅等,是不是也可以一律改為專賣製度?”

    朱翊鏐可不是隨口一說。

    茶葉是百姓必需的消費品,但需求量又有彈性,正所謂“寡需則量增其價而不為虐。”本朝建國之初,在南直隸嚴禁私茶,所以南直隸的茶稅收入有六十餘萬兩白銀之多。

    以晚明人口比明初增加五倍計,那茶葉消費量也該增加五倍,晚明若嚴格實施茶葉專賣製度,則榷茶收入應該不少於2000萬兩白銀。

    再看酒課稅。北宋光是酒課的一年收入,就可達到相當於晚明一千四百九十八萬兩白銀的程度。

    而晚明人口至少北宋兩倍以上,酒類消費規模可能還超過兩倍。以最保守估計,如果明代實施類似宋代那樣嚴格的國家專賣製度,榷酒一項的收入至少可達3000萬兩白銀。

    不妨先拿宋朝的賦稅製度舉個例子吧,看一個小國如北宋、南宋(相對於明朝),能將財富擴展到什麽程度?

    北宋時,兩稅尚占56%,但至南宋已降至20.4%和15.3%。

    與此同時,商稅急遽增長,構成了政府財政的主要來源,這樣,包括商稅在內的非農業稅,也就自然而然占據了財政收入的大部分。

    北宋皇祐治平年間,商稅比重不過40%左右,及南宋紹興、乾道之交,僅茶鹽榷貨即占49%,連同經製錢、總製錢,非農業稅達79%強。

    而至淳熙、紹熙年間,茶、鹽、酒等達56%強,加上經製錢、總製錢、月樁錢,非農業稅更達84.7%。

    而明朝的領土麵積,人口數量都遠遠大於南宋,鹽、酒、茶三項的消費更遠大於宋朝。

    然而南宋政府從中獲得的收入接近5000萬兩白銀的價值,而明朝政府卻隻有300萬兩不到。

    至明朝,貨幣經濟較之前代要發達多了,資本主義也已經萌芽,市場比較繁榮,各項商業製度也比較完善。

    而南宋是個偏安一隅的小國,可為什麽明朝政府,對,隻能說是政府,反而不如南宋富裕呢?

    自嘉靖後期,國家財政經常出現困難,入不敷出是常態。

    對外戰爭窮兵黷武支出過大嗎?或是白銀進口減少貨幣體係崩潰了?或是銅生產匱乏?或是紙幣的發行導致通貨膨脹?或是注定逃不過三百年定律?

    曆史上,比明朝窮兵黷武的朝代很多,比明朝揮霍無度的朝代也多,明朝財政體係最後到底是怎麽崩的呢?

    朱翊鏐在想,如果大明能在——至少鹽、酒、茶增加稅收,那麽富裕程度該會遠遠超過宋朝,也會大大超過以暴力國家機器、進行掠奪之實的清朝。

    至少在工業革命尚未到來之前這段時間,大明應該不會逐漸走向末路。

    當然,這是朱翊鏐的想法,盡管也得到內閣三位閣臣的附和讚同,但具體實施起來恐怕還有很大的難度。

    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因為明朝“過度民主”的假象(不準,姑且這麽說吧),造成國家對許多領域的控製力微弱,甚至失去了控製。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