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李太後

第1185章 請徐光啟出海(求訂求票)(3/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徐光啟拊髀雀躍地去了。

    約莫有小半個時辰後,他背著一個舊包袱回來。

    馮保帶著他離開生他養他的那個窮苦的小村莊。

    馮保確實不知道眼前這個窮酸秀才到底有啥能耐,將來能發多大的光,朱翊鏐也沒有與他詳細解釋,但他相信朱翊鏐看人的眼光,所以回南京途中對徐光啟很是客氣。

    而此時的徐光啟不過二十出頭,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潛力到底在哪兒,隻感覺自己擁有一顆熱愛學習的勁頭與鑽研的熱切渴望之心。

    既然皇帝誠摯相邀,派司禮監掌印馮保親自來請,還許諾他如此豐厚的物質資助,哪有理由拒絕?

    雖然出使他國未來指定充滿了不確定性,但他相信外麵的世界的精彩,闖蕩不正是年輕人該幹的事兒嗎?

    再說了,不過兩年時間,出使團兩萬多人,什麽樣的人才都有,即便不能從外國學到知識,從身邊的人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何樂而不為?

    至於科考,馮保說得對,以他家現在的條件,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赴京趕考呢?先得去南京參加鄉試,然後又要去北京參加會試……

    沒準兒這次跟隨出使團,還能認識官場大佬,即便沒有皇帝的許諾,將來對他科考也有幫助,這不正是他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需要的嗎?

    徐光啟當然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可如果朱翊鏐不加幹預,朱翊鏐可清楚徐光啟由於各種原因,得二十年之後,也就是四十多歲才能高中秀才。

    對於徐光啟這樣的人,朱翊鏐內心其實是矛盾的,不知道該不該盡快幫助他們步入人生正軌,少走彎路。

    但牛人的經曆多數坎坷。

    沒有坎坷的經曆磨煉,不知道他將來的成就更高更低。

    就像朱載堉,沒有十九年的獨槁生活,還能不能研究出震驚歐洲人的十二平均律,還真不好說。

    再像湯顯祖,如果不是張居正的刻意阻撓讓他十年不中,他筆下的文字還會不會如此意氣風發也不好說。

    萬事都有兩麵性。

    但對徐光啟,朱翊鏐最終還是決定幹預一下他的人生,爭取讓他盡快投入到學習與研究西方的道路上。

    一,這方麵的人才稀缺。這時代的人還不知道什麽叫科學呢,也不知道向西方學習。可恨大清更是短見,閉關鎖國兩百多年。

    二,要通過善待朱載堉、徐光啟這樣的人才,讓國人知道詩與遠方對人生的意義:填飽肚子固然重要,但精神追求也一樣不可缺。

    雖然對窮苦百姓而言,這依然是個奢侈品,可大明不是還有許多上層人士嗎?朱載堉、徐光啟之輩都能自發研究呢。何不加以引導支持,讓他們以更快的速度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業上?

    這便是朱翊鏐的考慮。

    效果如何也隻能交給時間了。

    ……

    。

    注①:為了紀念徐光啟,上海市法華匯已經改名為徐家匯。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