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李太後

第481章 不太看好這時期的言官(2/2)

    如嘉靖皇帝沉溺齋醮青詞,不理政事,禦史楊爵痛心疾首,上書極諫,被下詔獄,備受酷刑,數次昏死,仍泰然處之。其他言官冒死聲援,雖然付出了血的代價,但終使嘉靖顧忌退讓。

    言官對皇帝的君德保持著高度的關注,諸如遊戲國事、昏庸不振、生活奢靡、搜刮天下、大興土木、長期怠政等等,皆批鱗諫諍,彼伏此起,以致於皇帝也不得不忌憚。

    除了皇帝,在明朝沒有哪位內閣首輔沒有受到言官的彈劾和抨擊,其中大部分首輔都是在言官的輿論攻勢中倒下政壇或離開要職。

    如嚴嵩專權亂政,二十年間言官從未停歇對於嚴嵩父子的鬥爭,雖然付出慘重的代價,彈劾嚴嵩父子的官員或被殺害或杖責流放,但從未停止,終使嚴嵩父子得到應有的下場。

    明朝政壇上為禍甚烈的宦官同樣是言官監視、打擊的主要對象。

    那些依靠皇帝或皇後逐漸權勢熏天炙手可熱的宦官,經常受到來自言官的輿論製約和衝擊。

    馮保屢次被彈劾就是明顯一例。

    最近一次彈劾他倒是笑了,那隻是形勢所逼,之前每次都彈劾他都嚇哭了跑到李太後麵前求饒。

    此外,從中央到地方,言官在澄清吏治、除暴安民、以及經濟發展、邊防維護等方麵都起著巨大的積極作用。在明朝國家與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都可見到言官主動而積極的身影。

    麵對權勢與劣跡,言官們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這個群體前赴後繼的風節和勇於獻身的精神。

    在明朝曆史上,人們熟知的諸如夏言、唐順之、海瑞、袁可立、楊漣等都曾擔任過言官,並在言官這個職位上留下了錚錚響名。

    言官勇於直言極諫的高風亮節和精神,源於儒家的政治倫理、道德傳統的浸染和塑造。

    在治國平天下這個人生目標的激勵下,眾多官僚士大夫恪守為國為民的基本原則,直言敢諫、以死而諍,所謂“臣言已行,臣死何憾”,其中雖然多有愚忠的內涵,但於國於民都是有益的。

    當然,明朝從明初朱元璋開始,便賦予言官這個群體以極大的特權,並從製度上加以保障,這也是明朝言官敢言敢諫的重要原因。

    可以說,明朝言官形成了一種強烈的群體意識,忠實地履行著監督與糾察的職責,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前赴後繼,視死如歸,以力挽狂瀾於既倒為己任,形成一股強大的輿論力量,對於朝廷的各種權力體係起到了一種製約與規範的作用,同時很大程度上遏製了由於權力帶來的弊端,以及衍生出來的種種腐化因素。

    但是,由於極端皇權的摧抑以及製度的局限性,明朝的言官群體不可能皆如人所願,其中也不乏附勢苟全、趨利避害、甚至枉法殘民之輩。

    尤其是到了明朝中期以後,隨著朝政的日益腐敗,不少言官為了個人或集團利益,身陷門戶,黨同伐異,朋比為奸,置國家命運於不顧,對於國家的衰敗起了助推作用。

    這便是朱翊鏐不服氣的原因。

    此一時彼一時,準確地說應該是已經不太看好這個時期的言官了。

    言官這個群體已經變了,起不到當初言官該起的作用。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