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悠呂布

第894章 宗室(1/2)

    自從李悠來到大明之後,先是抄了晉商八大家的家產,現在又將錢龍錫、溫體仁、祖大壽等人的家產抄了個幹幹淨淨,給他弄到了數以千萬兩計的銀子,但是這樣的手段隻能偶爾為之,或許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大明的財政危機,可從長期來看卻需要調整大明目前的財政手段,讓大明的財政變得健康起來。

    想要解決財政問題自古以來無非是兩個手段而已,要麽較少支出,要麽增加收入,在崇禎登基之後,代表了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強的利益的東林黨借著清除魏忠賢勢力的機會,引誘缺少政治才華的崇禎取消或降低了海外貿易稅、礦稅、鹽稅、茶葉稅等稅種的稅負,使得大明的財政收入來源更加單一,全都壓到了普通農民的身上,朝廷財政收入大大降低。

    就拿茶葉稅來做例子,大明征收茶稅的標準早已確立,每引茶一百斤收稅金200文,後來又增加到每百斤一千文,這一點《明會典》記載的很清楚,“官給茶引,付產茶府州縣,凡商人買茶,具數赴官,納錢給引,每引納錢一千文,照茶一百斤。”按照這個標準,江南、四川等產茶之地每年都應該給朝廷繳納大量的賦稅。

    然而一些產茶大省,收的稅,低到荒謬的程度,比如四川課稅的茶葉數量超過500萬斤,可是一年征收的茶葉收入總共還不超過2萬兩;這還算是多的,浙江的茶葉稅收隻有六兩,雲南是17兩,據說是用幾乎貶值成為廢紙的大明寶鈔來評估稅額。

    應該繳納的賦稅由從萬兩為計變成了區區六兩,東林黨和江浙的商人得了好處,朝廷用度的不足卻壓倒了貧困的農民身上,再加上當時各種天災不斷,造成了大量農民破產,形成大量流民,大明很快就倒在了流民和建奴的夾擊之下。

    而那些江南的士紳也沒有得到多少好處,數十年後他們就被南下的建奴屠戮一空,辛辛苦苦積累的財富卻便宜了建奴,殊不知到那個時候他們有沒有後悔自己當初的所作所為,若是他們當初大度一些,為朝廷提供足夠的軍餉,讓他們擋住建奴,他們的下場會不會好一些?

    若非死到臨頭,想必這些人還是舍不得自己的錢財吧?李悠暗自搖頭,像這種要錢不要命的商人他在這麽多的任務世界裏見得多了,大明的商人絕非僅有。

    李悠可以低估他們的鼠目寸光,但是卻不能低估他們現在擁有的實力,江浙士紳在朝堂上勢力極大,在本地又是經營了上百年,勢力早已遍及社會的各個階層,在沒有準備妥當之前,極難對他們下手,所以李悠還是決定從長計議,先將目標對準了另一波讓大明財政背上沉重負擔的勢力身上,那就是大明宗室。

    明隆慶三年,宗室人口過18492人。再過26年,到明萬曆二十三年,見載於玉牒的宗室人口,已達157000餘人。估計到明朝末年,宗室人口至少已超過20萬人,這大概是世界上繁衍發展最快的宗族,正如當時人王世貞所說,這也是“千古所未有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