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悠呂布

第838章 兵分兩路(1/2)

    第二日,許光、司馬錯、羅世績、秦士信、潘鳳、周伯符、史懷義、孫初陽等將領,還有姚廣孝、範蠡、江隨雲、顧將子等文官一起來到了總參謀部之中,準備商討進軍蜀中的策略,之所以要帶上這些文官,是因為姚廣孝乃是相國,範蠡要為大軍籌備糧草錢財,顧將子為大軍提供更加適合蜀中戰場的軍械,江隨雲將成為執行改土歸流政策的主官,所以方略是否得當還要參考他們的意見。

    戒備森嚴的戰略室正中擺放著一座長寬各達數丈的巨型沙盤,上麵蜀王目前所掌控的山南西道、黔中道和劍南道一覽無餘,山川溝壑、江河湖水、城池村寨、軍營校場無不清晰可見,同樣的在這三道的外圍,嘉州軍在山南東道、江南西道和嶺南道的兵力分布也是清清楚楚,雙方的形勢一看便知。

    “蜀中地形複雜,除了益州左近之外,少有適合大規模兵力作戰的地形,所以先前製定的方案多是以萬人以下規模的小型作戰為主,由水陸兩路並進,依次拔除沿途的關卡,穩紮穩打將蜀中納入手中。”李悠先是讓人擺出總參謀部之前製定的方案供他們談論。

    這個方案是從山南東道進軍,水路由歸州、萬州直抵蜀中重鎮渝州,陸路則由金州出發,經過巴州、閬州進入益州,隻要益州和渝州拿下,那麽蜀中的兵力也就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地盤大可以傳檄而定。

    “穩紮穩打的確乃是上策,不過耗費的時間終究長了些,若是戰事拖得久了,朝廷好不容易好轉過來的經濟情況又該走下坡路了。”範蠡暗暗盤算了一番,這兩條路線都沒辦法容納愛多數量的軍隊,所以徹底平定蜀中恐怕要花不斷地時間,這對他們戶部來說卻不是什麽好事,因此他覺得有必要指明這一點。

    “這也是不得已為之,蜀中道路狹窄,即使派遣更多的兵力也隻能是讓他們堵在路上,反倒不如這一方案。”周伯符點明了問題所在,經過在山南東道這麽多年的熟悉,他對蜀中的情況可謂是了若指掌,知道這裏是斷斷沒辦法像在京畿道和河東道那樣率領十多萬大軍縱橫捭闔的,參謀部的這一方案倒是比較合乎他的心意,當然具體的路線以及其他細節還都有可商榷之處,並非十分完美。

    “末將以為進入蜀中的道路卻並非隻有這一處,現在山南東道進入蜀中這條路擺不下這麽多兵馬,我們不如考慮從嶺南道和江南西道進軍,同時從兩個或者三個方向發起進攻,蜀中的兵力本就不多,如果他們再分兵的話就更容易獲勝了。”早年間曾經遊曆天下的許光發話了,他當年就走過從江南西道過黔中道進入益州的這條路。

    “如此以來,最然乍一看所用的兵馬更多,消耗的錢糧也隨之增加,但卻可用更少的時間解決蜀中,這筆賬算起來還是很劃算的。”範蠡輕撫長須,點頭表示了對許光的支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