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悠呂布

第757章 大阪(1/2)

    “此時毋庸擔心,陛下那裏本官這就上奏折進行解釋,爾等不必擔心;倭國雖然是太祖親封的不征之國,但自我大明立國以來,倭國屢次進犯,我大明如果在不加懲戒,何以彰顯我天朝上國的威儀?”李悠猜測朱元璋之所以將倭國定為不征之國是想起了蒙元兩次征伐倭國時遇到神風導致功虧一簣的經曆,這讓他對出海遠征頗為忌憚,再加上此時的中原尚不理解出海的好處,所以才有了這樣的命令。

    而現在倭國直接派遣大軍入侵朝鮮,讓大明花了好一番力氣才平定下去,再加上此前倭寇屢屢騷擾大明的東部沿海一帶,朝堂上下對倭國再無好印象,現在李悠沒有動用多少朝廷兵馬就能攻入倭國本土,或許萬曆也會樂見其成。

    當然,李悠估計萬曆皇帝會應允他的奏請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有一個不為人道的理由,那就是萬曆皇帝這些年來一直想要冊封他所寵愛的鄭貴妃之子福王朱常洵替代長子朱常洛成為太子,可惜屢屢受到群臣的反對而未能成行;李悠進攻倭國一事或許可以幫他轉移一些朝廷重臣的注意力,讓他從這些煩惱中暫時解脫出來。

    李悠固然知道這些,卻不能再奏折上表現出來,他先是書寫了一番露梁海戰、釜山海戰以及攻占對馬島的經過之後,再詳細的寫明了倭國現在的局勢,以示自己此次出征看起來凶險,實則頗為安全,要是倭國開始內亂自己就率軍乘虛而入,如果倭國沒有生亂,自己也可以帶領船隊平安返回。

    在奏折的最後他寫上了萬曆皇帝的最有興趣的東西,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石見銀山,石見銀山乃是當今倭國最大的銀礦,開采量一度曾高達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一,根據宗義智所講述,此前石見銀山的產量曾經高達一年百萬兩之巨,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時的主要經濟來源就出自這座銀山之中,在毛利輝元臣服於豐臣秀吉之後,石見銀山成為毛利家族和豐臣家族共同管理,豐臣秀吉也因此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萬曆皇帝對開礦一事可是極為熱衷的,他不僅派出大量的太監前往大明各地搜刮礦稅,甚至還曾經想過要派遣太監前往呂宋尋找金礦,當然這件事目前尚未發生,但這也足以表明萬曆皇帝對於金銀的渴望,有石見銀山在足以引起他的興趣,從而任由李悠進攻日本。

    隻要李悠能夠獲得戰事的勝利,為大明輸送無數金銀,那麽萬曆皇帝就絕對會對他的出征表示支持,所以李悠才會顯得如此有信心;飛快的寫好一封奏折,並安排得力的人手乘船送去京城之後,李悠方才上床睡去。

    第二日起來巡視對馬島各地,但見那些跟隨李悠上島的朝鮮士兵到處搶奪倭國百姓的錢財、欺淩他們的婦女,竟如同當初入侵朝鮮的倭國士兵一般,李悠手下的明軍和鄭家軍的軍紀則要好上一些,當然這或許也是因為宗義智拿出了對馬島所有的積蓄累滿足天朝上國神兵所需的緣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