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悠呂布

第689章 李繼遷(1/2)

    如今占據銀夏之地的是黨項平夏部人李繼遷,李繼遷是銀州防禦使李光儼之子,在他之前,平夏李氏僅僅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割據勢力,世代擔任銀州防禦使一職,勢力局限在夏州、銀州等四州,和大宋的關係也較為和諧,他們依附於大宋向其稱臣納貢,遇到戰事發生還會相互配合;等到李光儼去世的時候,宋太祖趙光義還罷朝兩天以示哀悼。

    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的話,平夏李氏或許會和府州折家一樣漸漸納入大宋的統治,成為大宋的邊塞將門,可是大宋重文輕武的政策漸漸滋生了李繼遷的野心;而他的族兄李繼捧迫於族內壓力入朝,並交出夏、綏、銀、宥、靜五州地則成了李繼遷舉起叛旗的導火索。

    李繼遷和弟弟李繼衝、親信張浦等人組織黨項各部叛宋,帶著親信逃亡地斤澤躲避宋軍,其後有假裝向大宋都巡檢曹光實投降,埋下伏兵殺死曹光實,並用曹光實的旗號騙開了銀州的城防,將其據為己有。

    接著又進攻會州,焚毀城池;大宋派遣重兵圍剿,李繼遷屢戰屢敗連銀州都丟了,眼見自己無法獨立抵抗宋軍,於是李繼遷派張浦帶著重幣到遼,向遼聖宗表示願意歸附,取得遼的支持;遼國為了牽製大宋冊封李繼遷為定難軍節度使、夏銀綏宥靜五州觀察使、特進檢校太師,都督夏州諸軍事,又將宗室公主許配給李繼遷。

    得到了遼國的支持,李繼遷的實力日益壯大,不斷攻打夏州等邊塞重地,趙光義見狀賜李繼捧姓趙,改名保忠,授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使及夏、銀、綏、宥、靜等五州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讓他來防守夏州,試圖利用李繼捧對黨項人和夏州等地的熟悉來消滅他這個桀驁不馴的兄弟。

    開始的時候李繼捧的確打了幾個勝仗,不過好景不長,李繼遷再次使出詐降的手段,擊敗了李繼捧,後來又占據了銀州和綏州兩地,大宋一時拿他沒什麽辦法;李繼遷也見好就收上表歸順大宋,大宋被迫授給繼遷銀州觀察使封號,賜姓名趙保吉。

    其後李繼遷時而順服時而反叛,將大宋的西麵攪得混亂不堪,三年前更是截奪宋軍糧草四十萬,又出大軍包圍靈武城,趙光義大怒之下派五路兵馬討伐李繼遷,可惜因為配合不當及不熟悉地形等原因大敗而歸。

    等到趙光義駕崩,趙恒登基之後,為息事寧人,割讓夏、綏、銀、宥、靜給李繼遷,封他為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使,事實上承認了西夏的獨立地位;李繼遷也從大宋一次次的推讓之中看出了他們的衰弱,仍舊在邊地不斷擄掠以削弱大宋壯大自身。

    尤其是他們對靈州虎視眈眈,靈州乃是河西走廊進入中原的要塞,要是被李繼遷占據靈州,那麽於闐、歸義軍想要和大宋建立聯係就困難多了;而且靈州距離甘州已經不遠,李繼遷在占據靈州之後,祿勝就該考慮自己的安危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