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悠呂布

第579章 鬥將(1/2)

    《兵籌類要》中稱,“兩陣既立,各以其將出鬥,謂之挑戰;如今人們大多以為武將單挑不過是小說家言,卻不知正史之中同樣記載了不少鬥將的戰例,關羽斬顏良解白馬之圍就是《三國誌》中所記載的真實戰例,隻是陳壽原文所著乃是“(關)羽望見(顏)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袁)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和三國演義記載不同的是關羽用的乃是刺擊類的武器,極有可能是馬槊,而不是羅貫中所描寫的青龍偃月刀。

    除此之外《三國誌》中還有記載了呂布和郭汜單挑,呂布以長矛刺中郭汜的文字,嗯,按照正史,呂溫侯用的也不是方天畫戟而是長矛,至於小說中所描述的那種方天畫戟,卻是送到流行的儀仗禮器,趙桓的班直侍衛或許會拿來展示大宋威儀,呂布就算是想用在三國時代怕也不好找到這樣的家夥。

    至於史書中著名的鬥將記錄還有《陳書》中記載名將蕭摩訶手持銑鋧(一種近身格鬥並可投射的短矛)擊殺胡將打破北齊;《北史》中記載大將斛律光在隻剩下一弓一箭的情況下射中北周大將王雄逃出生天的經曆;當然,最有名的恐怕還是《舊唐書》所記尉遲敬德揮舞馬槊把單雄信刺下馬這一戰了,嗯,尉遲敬德用的也不是小說中的鞭,而是馬槊。

    《宋史》之中也有一些鬥將的戰例,其中大多都發生在西軍之中,日後嶽飛起家之初,也有大戰太行山,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的戰例被記錄在史書之中。

    不過綜合看來,鬥將依舊是較為稀少的一種作戰方式,究其原因戰爭規模越大,個人武力的作用就越小,像上述鬥將大多發生在遭遇戰、或者亂戰之中,史書中所記載的鬥將尤以南北朝居多,大抵是因為那時候混戰、亂戰相當頻繁的緣故。

    不過盡管如此,鬥將的勝負依然對兩軍的士氣有著巨大的影響,在粘得力獲勝之後金兵之中立刻爆發出巨大的歡呼,反觀城上的宋軍卻變得垂頭喪氣起來。

    “官家,其實這位將軍的武藝尚在那粘得力之上,但少有經過沙場磨練,經驗終究是差了些,方才會落敗身殞。”李悠也不失時機地借此提點趙桓,“練兵亦是如此,官家的班直侍衛雖然操練嚴苛,但論起實戰的本事來怕還比不上西軍,京中的禁軍就更加不堪了,官家日後重練新兵切忌要讓各軍輪流去邊塞征戰,如若不然操練的再好也是無用。”

    “郭神仙字字珠璣,朕記下了。”沒有什麽比血淋淋的現實更容易讓人銘記的了,再加上此前大宋禁軍屢戰屢敗的經曆,讓趙桓對李悠的話深信不疑,但這些都是日後的事情,眼下可還有人在城下挑戰呢。

    李悠看向四周,方才那名出戰的宋將乃是禁軍之中的佼佼者,既然他都死了,那麽其他人上去恐怕也討不了好,至於種師道留下的人手之中倒是有些飽經沙場的,但李悠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沒有讓他們出場,大宋敗一場已經夠了,要是再敗的話就實在太丟臉了,於是他招手叫過潘鳳,“潘將軍,此戰就看你的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