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悠呂布

第449章 主動進攻(1/2)

    “流求自古乃是荒蠻之地,我等縱使去了又以何為生?”禮部侍郎鄧光薦遲疑地問道,現在在崖山好歹還有周圍的百姓為他們供應糧草,但去了流求可就是無依無靠了。

    哎,你還是好好教書去吧,盡管李悠對大宋的文官已經不抱什麽希望,但這些人的話還是讓他大為失望,“元軍大船有不少為吾等所俘虜,其中糧草頗為不少,鄭...將軍船隊之中亦有糧草可為吾等所用;咱們還可以帶上願意同行的百姓攜帶農具前往流求,在這些糧食吃完之前開荒也該完成了。”

    說罷李悠不再搭理這些文官,而是將目光轉向張世傑,“此事還請張樞密幫忙,張弘範、李恒大軍為吾等殲滅,以蒙元殘暴的性子,定會牽連此地的百姓,張樞密當將這些一一告知百姓,勸說他們隨同吾等一起出海,如此或許還有一條生路。”

    “還請君實相公放心,此事張某一定辦到。”張世傑拱手答道,在他看來陸秀夫最近行事和往日大有不同,對此他深感欣慰。

    文天祥似乎覺得不應該就此輕易放棄大宋的土地,出言勸諫了一番,可是李悠知道文天祥的文采、節氣或許一時無二,可他的實際政治能力卻要差得遠,起碼絕對無法肩負起大宋再興的重任,因此好言相勸一番總算是勉強將他說服。

    楊太後牽掛趙昺的安全,現在有地方可去自然願意聽從李悠的安排,借著此戰大勝的威勢李悠暫時壓服了群臣,坐下了東渡流求的決定。

    接下來數日,張世傑忙著四處收攏百姓,李悠則和鄭和一起仔細的檢查宋軍殘餘的兵力,留其精壯、裁汰老弱,又挑選願意從軍的百姓補充兵力,大宋水師的氣象為之一新,戰鬥力略有提升;同時對大宋的官員安排也做了一番調整,將那些腐朽頑固、不堪大用的官員淘汰,提拔有銳氣的青年官員步入中樞。

    這些舉動難免引起眾多官員的不滿,可如今軍權盡在李悠的掌握之中,糧草也被他控製,楊太後和趙昺對他更是無有不從,因此這些人一時也沒什麽好辦法,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李悠掌握大權,就連文天祥也隻得按照李悠的意思暫且擔任了吏部尚書一職。

    十日之後,數萬百姓收拾行囊、攜老帶幼雲集到了崖山,將鄭和的寶船船隊、張世傑的大宋水師再加上從張弘範那裏俘獲的船隻塞得滿滿當當,趁著天氣尚好起錨揚帆,直往流求而去,離開之時崖山岩壁之上已經多了一行大字——“大宋滅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於此”。

    鄭和七下西洋,並未留下停泊流求的記錄,可是他的船隊之中卻有曾遭遇風浪被吹到流求的船長,有了這些熟悉線路的船長指引,一行人經過數日航程,終於抵達了寶島的北端,找到一處港口陸陸續續上岸。

    此時的流求並沒有多少居民,這支大宋船隊成員幾達十萬,縱使有一兩個小部落也不敢掠其鋒芒;在李悠的安排之下,這些百姓、士兵開始在港口附近伐木建屋、開荒種植,那些文官或許不知道如何對付蒙元,但組織生產這些事情還可以勉力辦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