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行記林滄海九歲紅

第274章 娉禮(1/3)

    石大龍媳婦當場就傻眼了,一時沒明白過來怎麽回事,村上有個老人,平時歡喜寫毛筆字,誰家有個紅白喜事,也都請他去寫寫畫畫,當時也在場,就伸手將那娉書拿了過去,一看之下,也是一愣,隨即點頭道:“這娉書寫的相當規整啊!一般人可寫不出來啊!”

    他為什麽這麽說呢?古人做事,凡事都講個規矩,這個娉書的書寫格式,也有講究,以前娉書都是裝在信封裏的,但現在不是了,現在都是這種可折疊的卡片類型,封麵上寫的字是吉祥語,就是討一個口彩,裏麵的正文,一定得豎著寫,字數要雙不要單,日期要按農曆算,所選的日子一定是黃道吉日,中間女孩的姓名,如果是三個字,就不寫姓,如果是兩個字,就用全名,如果到最後字數為單了怎麽辦?古人也有辦法,在後麵加上“福祿壽齊全”來調整為雙數,如果本來就是雙數,那就加福壽雙全即可,這小小的娉書之中,每一個字,都不能錯,錯了女方家肯定不高興,會認為男方家不重視自己的閨女,輕則賠禮道歉,重則能鬧到悔婚的地步。

    可別小看這小小的娉書,在古代那可是婚娶之中相當重要的環節,在古代有一個行當,叫做喜慶堂,這裏麵包括了媒人、喜娘 、抱雞童子、壓床童子、樂手、轎夫、執筆、馬童、抬手等等等等,一整套齊活的,隻要是婚禮上需要出現的角色,都可以算到喜慶堂裏去,隻是這些人並不是固定的,平時各自有事,誰家有婚嫁請到了才開一次工。

    而且由於婚嫁屬於喜事,古時候人迷信,認為參加喜慶的事會沾點喜氣,所以都自願少收點工錢,還有一些都是自家人代替的,久而久之,這一行也就算沒落了,特別是到了新中國之後,男女戀愛自由了,很多規矩都不那麽講究了,喜慶堂也就徹底消失了。

    這其中的娉書,就是由喜慶堂之中的執筆所寫,字不能錯一個,格式不能錯一點,不然下次再也不會有人請你當執筆了,這位老先生由於大家也經常請他操辦紅白喜事,所以懂這些道道,一看之下,立即讚不絕口。

    隨後這老先生就將娉書之中所夾的紅紙打開了,上麵用工工整整的蠅頭小楷寫滿了字,全是各式娉禮,老先生隨口就念了出來:“牛血珊瑚一株、百年蚌珠一對、白玉雕花小碗一對、象牙筷子兩雙、純金簪花酒壺一把、純銀酒杯一對、純金鍛鳳嵌寶發簪六支、鳳冠霞帔一套、描金繡鳳吉服一套、金銀線納軟底繡花鞋一雙、金錠八枚、銀錠八枚、銅錢八枚、牛一頭、羊兩隻、整片豬肉兩扇、鯉魚兩條,糖六十六斤、蜜餞幹果八十八份、步步高升兩條。”

    這一讀完,大家都愣住了,這娉禮可謂豐厚,那老先生又是一番稱讚,說這禮單寫的也講究,禮單上的物品,在古時候也是有規矩的,叫做中間帶走前後留,什麽意思呢?開頭兩件和後麵的金銀,是女方家留下的,中間的東西,是要由女方出嫁時再帶回去的,都是女方需要穿戴的或者小夫妻晚上洞房之前需要用到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