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高山之巔,我的放牧生涯

第363章 這個冬天不寂寞(1/3)

    “看來,這個冬天不會寂寞嘍。”

    秦西風有種預感,草原乳業再次出手,雖然不會對天然牧業、雪嶺乳業造成大的衝擊,但對於省內的其他乳製品企業就未必了。

    各家乳製品企業包括雪嶺乳業,事實上手裏都掌握著一部分奶源,不可能所有的原料都從天然牧業一家公司進貨。

    雪嶺乳業好說,和天然牧業可以算“自家人”,不管什麽情況下,天然牧業都會優先給其供應鮮奶原料。這麽些年,也都是這麽做的。

    其他的乳製品企業不知道能不能抗住?

    事實證明,秦西風的擔心不無道理,企業 養殖戶(合作社)的模式有著天然的缺陷,雙方很難通過一紙合同就徹底的綁定。

    在利益的驅動下,一切皆有可能。

    隨著天氣逐漸寒冷,省內的鮮奶原料市場的博弈卻在升溫。有部分合作社(養殖戶)解除了與天然牧業的合作關係,轉而投向了草原乳業的懷抱。

    孫東這邊依然按兵不動,沒有做出進一步的反應。

    王建軍也一樣,雪嶺乳業自身掌握的奶源也出現了鬆動,但其背後有天然牧業穩定的供應,他可以做到笑看風雲,比較淡定。

    省內其他的乳製品企業受傷最重,手裏大量的奶源流失,又無法讓天然牧業追加供應量,隻能在市場上尋求更高價的鮮奶原料。

    沉寂多時的乳製品行業風起雲湧,奶源爭奪戰打響。

    秦西風在和孫東以及王建軍通完電話之後,就沒怎麽太過關注這些事。這叫什麽?這就叫“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他每天按照固有的習慣過著自己的日子,有空的時候會去種牛場和瓦爾希姆牧場轉一轉。

    種牛場已經開始給“三代褐牛”進行人工授精,等確認懷孕之後,懷孕的三代褐牛就會被各牧場買走。這些三代褐牛在產犢之後就會進入到生產期,經過篩選的小牛犢又會賣給種牛場進行培育。

    這是一個閉環,褐牛會不斷的進行品種優選,牧場最終留下的都將是優質褐牛。

    “老板,之前各牧場的一代褐牛又產了一批小牛犢,我們在這些二代褐牛當中挑選了一部分進行培育,現在場裏的承載能力接近飽和......”

    上午,秦西風在杜曉燕的陪同下在種牛場各部門轉了一圈。

    杜曉燕告訴對方,種牛場如今已經走上了良性發展的道路,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奶牛的培育比較辛苦,但在市場上的銷售不愁、利潤率也不錯,目前已經成為了場裏重要的利潤來源。

    “承載能力不足是暫時的,如果不是你們想利潤最大化,三代褐牛前兩個月就可以賣了。不過這樣也好,種牛場有技術、也有高品質的褐牛種源,一條龍服務也不錯。”

    秦西風哈哈一笑,指了指杜曉燕,挑明了對方的心思。

    種牛場培育的褐牛,其實在各個時期都可以銷售,小育成期可以、大育成期也可以,當然懷孕的褐牛就更可以了。

    不同階段的褐牛有不同的價格,就看企業怎麽選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