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

第一百零九章 紛爭再起(下)(1/3)

    ["“美國人研究出了抗衰老藥物,而且已經和腦移植技術結合,完美地通過了臨床測試,這個消息是絕密,目前隻有少數幾個國家的諜報機構獲知了這一消息,為此損失的人手已經比擬以往任何一次重大行動。雖然我們比較幸運,有人秘密通報給我們這一消息,至於準確性大家毋庸懷疑,因為之前的腦移植技術就是對方轉讓給我們,通過近些年的不懈努力,以及我們對人才的培養挖掘,已經能夠獨立實行這一技術……”已經成為國家秘密事務部副部長的葉芳芸正在向台下的各個部門成員介紹著最新的機密消息。

    “讓他們走到了前麵,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畢竟對於這些尚還有重大倫理糾紛的實驗,我們無法全力投入,隻能在一些秘密部門中進行研究,動用的力量也十分有限。這點我們並不需要過於自責,”葉芳芸是知道真正原因的,當然她不會說出來,正如愛因斯坦自己的一個質能方程式就改變了整個二戰的落幕儀式一樣,有的時候,人類曆史進程是掌握在一個人手中的。隻不過能把握住這個人價值的人,卻實在很少。

    台下雖然仍然保持肅靜,但要說不心動那是不可能的,尤其在場的人之中,有些人監視過幾個接受秘密腦移植手術的人的生活情況,當然知道它的重要程度。

    毫不客氣地講,一個腦移植手術就將整個國家的科技實力憑空增加了二十年的工作力,這個概念絕對不下於連續五十年超過百分之八的高速經濟增張,甚至毫不誇張地講,後來數年之中的經濟增長中,有超過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額是幾名接受這手術的頂尖老科學家的貢獻,包括一直困擾國家的能源問題,借助於對煤轉油的研究突破,彌補了一直依賴進口石油的戰略缺陷。

    要知道,科學研究總是越來越艱深地,即便分支已經非常精細,等到一個人能夠開始研究創造的時候,他也超過了三十歲,真正出成果的時候,又到了五十以上,而這時候身體卻開始衰退,往往許多老科學家都是在疾病交加的情況下,繼續堅持研究,以至於,聽到得悼文中,無不是“病逝”,雖然這有用語的關係,但事實上,能夠像普通老人一樣安享天年的絕對是少數,十分之一的比例都不會超過。

    如果加上這種藥物的應用,假如它的效果真有那麽傳奇,那麽就意味著國家的科技競爭力憑空增加了一倍以上,要知道經驗豐富的老科學家的價值一般都是遠遠超過剛剛上手的學者。

    有如此想法的人占據多數,畢竟能夠進入這種國家秘密部門工作的人,無論從出身還是教育上都受到嚴格的審查,對國家的忠誠是第一位的。

    當然要說他們自己本人不心動,也不符合真正的人性。隻不過這些人更加理智,不會說出這些不可能的話出來。

    但現在的問題關鍵就是,是不是還有人會作某些交易把這種技術再次提供給自己一方,還是說要通過其他手段獲取,當然這個其他手段,顯然是困難重重的,事實上成功的間諜案例雖然看似很多,但不要忘記他們的基數有多少,事實上這個成功率是相當低的,盡管不比彩票中500萬那麽懸,但絕對不如賭馬來的贏率更高。

    雖然口頭上都說用那些犧牲換取這些成果是完全值得的,但絕大多數官長們都不希望自己手下有什麽犧牲,無論是從個人感情還是實際利益上來講,那種書麵報告中的話是不能拿到現實裏去講的。

    無論你對一個屬下再有成見,隻要還有人的良心,看到他的殉職報告,絕對不會感到愉快。

    “任務就擺到這裏,六個字,不惜一切代價。這是給我們的唯一要求。”葉芳芸是知道這個要求的代表意義,能夠讓領導人們如此重視的事情,在秘密部門的檔案中,也隻有少數的幾個前例。而那些,無一不是有厚厚的一堆檔案。其中犧牲人員的名單,也是令人無法輕易翻看的長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