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禍害

第268章 決戰7(2/3)

    在西方,歐洲人也走了差不多的路子,加厚、加厚、再加厚。當然,他們還別具匠心的采取了鳩胸設計,讓板甲以胸部為中心,具備明顯的傾角,讓子彈打上去就滑開。不過,他們為此付出的代價也是一樣,板甲厚重到讓步兵吃不消的地步。

    雖說已經被逼到了絕望,但頂著這些拚命加厚的盔甲衝殺過來的重甲部隊對於防禦一方來說依然是非常難對付的。大炮當然能將他們撕碎,但前裝滑膛炮那悲催的射速會讓你哇一聲哭出來的。火槍的射速相對要快得多,但距離稍遠就打不穿了。明軍現在最大的對手就是以輕騎兵為主的韃靼人,跟身披重甲的對手交手的機會並不多,所以還用不著去為此操心,而歐洲軍隊則為此傷透了腦筋,為了撂翻那些機甲怪獸,他們一再增加火槍的口徑,整出了一堆口徑超過二十毫米的怪獸級火繩槍……

    龍岩峰在冷口寨之戰中就發現神武軍所裝備的14毫米口徑燧發槍麵對韃靼人的具裝騎兵時殺傷力不足,超過兩百米就沒法有效擊穿韃靼人的鎧甲,而他如果想要將韃靼人趕出大寧,戰爭規模鐵定小不了,到時候他要麵對的可就不再是幾百具裝騎兵,而是幾千,甚至幾萬了,他必須拿出可以讓火槍手在遠距離擊穿具裝騎兵鎧甲的武器,不然仗很難打。

    歐洲人拿出來的法子是拚命增大火繩槍的口徑,讓火繩槍發射更大、更沉重的彈丸。15毫米口徑打不穿就上18毫米口徑,18毫米口徑還打不穿就上23毫米口徑……對手的鎧甲一直在堆厚度,他們就一直在增口徑,老子就不信你的盔甲厚度能夠無止境的增加————壓都壓死你!

    而龍岩峰卻選擇了在子彈上下工夫。

    甭管是哪個國家,火槍子彈都是軟鉛做的,因為軟鉛好加工,隻要有鉛有燃料有工具,普通士兵在宿營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動手製造彈丸。但軟鉛軟鉛,顧名思義,這樣做出來的子彈很軟,自然別指望它的破甲能力能有多強了。所以龍岩峰選擇往鉛裏加錫,提高鉛彈的硬度,再加上獨頭彈彈頭的錐度,破甲能力大增。當然,這種子彈應付輕甲目標是綽綽有餘了,但是想在遠距離射殺具裝騎兵卻是不夠的,所以他又挖空心思,整出了用軟鉛做外殼,用高碳鋼做彈芯這種組合式子彈。高碳鋼的硬度自然是比鉛強太多了,再加上那尖銳的尖錐形彈頭,以音速飛行時可以輕鬆的在兩百五十米距離擊穿六毫米厚的中碳鋼鋼板!

    這種缺德到家的彈藥的出現無疑判了所有盔甲的死刑。六毫米厚,這已經超越了步兵盔甲的極限,沒有哪個步兵頂著這麽厚的盔甲還能行進、揮舞武器廝殺的。騎兵可以,可問題是想扛住它一擊,盔甲至少得加厚到八毫米,還得進行表麵滲碳……費了這麽多的勁,也隻是能在兩百米距離扛住它一擊而已,而隨著距離拉近,照樣還是會被擊穿。所以還費這個勁幹嘛?累了,光著膀子上吧,至少可以跑得快一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