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農場下凡塵

021 挖坑(求追讀求收藏)(2/2)

    “哈哈”,於同甫大笑起來。

    見石仲魁並沒要求自己親自教導,肯定是顧忌明年自己也是要參加會試,於同甫不由對石仲魁的好感大增。

    “就是賢弟不說,父親也會讓你多練習、練習書法。這事為兄答應了,而且隻要為兄有的字帖隨你借覽。”

    石仲魁大喜,“那就多謝兄長了。”

    隨後兩人一個出題,一個背起後續文章。

    一時間正堂裏全是背書聲,還有驚歎和稀奇聲。

    於同甫不知道扇子的事,但管家福叔卻知道不少事情。

    見他居然隨身帶著祖傳古扇子,難免驚訝起來。

    看來石伯謙確實隻看重科舉,而不在意外物。

    這反而讓福叔更加高看他一眼,畢竟那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話,從古至今都通用。

    同時又覺得這人功利心也太重。

    一般人可不會,也不敢把祖傳之物,棄之如敝履。

    但換個角度想,做大事者都是不拘小節的人。

    又想到石仲魁之前被人稱呼為石呆子,福叔就和於洪高一樣,誤以為他以前是在藏拙。

    而且故意營造出呆子的假象,來保護祖傳之物。

    這麽一想,福叔又覺得石仲魁此時拿出扇子,正是聰明之舉。

    心裏清楚的知道想得到,就得有付出。

    又明白自己差在哪裏,還想辦法提高自己,這是有自知之明。

    雖然要了彩頭,卻沒影響於同甫讀書,這是知進退。

    而這最後一點也最難得。

    福叔甚至想到,自家老爺當年要是有石仲魁看的明白,就不會因為24歲二甲第五,而誌得意滿、目無餘子。

    或者也和他一樣,家道中落吃夠了苦頭和受盡了人情冷暖,也不會蹉跎了十幾年,到現在年近40,還隻是個從六品的大興知縣。

    一般知縣,上縣正七品,下縣從七品,而省城或者京師直屬的縣,則又會高一級。

    甚至包拯權知開封府知府時,直接高了兩級,要是再算他龍圖殿大學士的身份,就高了四級。

    想著想著,就聽石仲魁大概是嫌麻煩,“兄長再不認輸,不如小弟倒背某一篇,你看如何?”

    眾人本來就驚異於石仲魁連續十幾個段落背下來,居然能一字不差,現在聽到他居然還能倒背,頓時顧不上規矩,亂哄哄的議論了起來。

    於同甫也被嚇了一大跳,哪裏有心思管下人們是否鬧哄哄。

    “賢弟莫開玩笑。”

    然後不服氣的開口道,“賢弟要是真能做到,為兄幫你修書一份,從師祖哪裏討要長安碑林的摹本送於賢弟。”

    “當真?”

    要是說其他的碑林,石仲魁還真不一定知道,畢竟他以前也隻是個普通上班族,更沒練字的愛好。

    但說到長安碑林,隻要看過國家寶藏的人,應該都不會忘了。

    這個世界唐宋元都有,但到了明的時候,稍稍拐了個彎。

    前朝陳姓立國百六十年之後,北方再次被草原攻占,南北兩朝又百年,有了現在的大周一統天下。

    所以碑林不僅存在,還從北宋開始一直延續到今時。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