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滄海九歲紅

第299章 一門六行(1/3)

    當下我先謝過豬肉張仗義援手,兩人出門上鎖踏上路途,步行入山,一路閑聊,當我問及豬肉張為什麽退出江湖的時候,豬肉張的表情明顯僵了一下,看了我一眼,說道:“大兄弟,我看得出來你心地善良,不然那山民你也無需如此費心費力,我就說與你聽,等到我讓你兌現承諾之時,也好有個判斷。”

    我一聽這話,頓時就起了疑心,不是我小心眼,江湖之中爾虞我詐,不得不防,聽他這話裏的意思,和我應該有點關係,起碼也是和我們林家有點關係,我不得不小心一點。

    那豬肉張一句話說完,又說道:“我原本是蘇北淮陰人,在三百六十行之中,隸屬湯鍋一門!”

    我一聽又是一愣,脫口問道:“湯鍋一門?”

    豬肉張一點頭道:“你太年輕了,在道上混的時間還斷,很多行當你還不知道,我們殺豬的,表麵上看就是殺豬賣肉的,實際上這殺豬也有講究,在屠宰場裏,拿著殺豬刀,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放血解骨掛肉的,這都是專管宰豬的活,在北方叫湯鍋,在南方叫屠子,實際上是一個意思,因為曆代皇帝大多喜歡定都在北京,所以在三百六十行裏,大部分地區,都稱我們這一行為湯鍋。”

    “這一行,是最講究的,殺豬講究個刀準、血淨、氣足,刀準是指殺豬的時候,要一刀穿心,豬心就在兩隻前蹄子中間,一刀順脖子捅進去,直接刺穿心髒,這樣豬才死的快,血才放的淨,血放幹淨了,豬肉才不腥不膻,氣足則是指吹氣,為什麽要吹氣呢?就是讓豬皮膨脹起來,開水一燙,好刮去豬身上的毛發,豬皮刮的白淨,才有賣相,而且豬身上的毛發也是能賣錢的。”

    “殺了豬得賣肉啊!這賣肉就又有講究了,一是豬油店,這個豬油要越存的越好,因為用這種豬油做出來的點心不容易腐壞,煉油的時候也有講究,火要猛油要滾,油渣子還不能焦,是個手藝活,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行,以前這種豬油店,在老北京東四牌樓豆腐巷一帶比較多,現在沒有了,就算失傳了,但仍舊在三百六十行裏占一行。”

    “二是盒子鋪,什麽叫盒子鋪呢?說白了就是豬肉鋪,但以前賣的東西多,生熟都有,生肉排骨自然不必說,老臘肉、香腸、肘花、熏貨都有,這就成了一行,由於生肉銷量相對要大點,也就成了頭鋪。”

    “二是醬肘子鋪,專門賣些醬肘子、醬肚子之類的玩意,但從來不做熏貨,就和盒子鋪也從來不做醬貨是一樣的,兩家界限分明,都是各自單獨成了一行。”

    “三是皮鮓鋪,就是用生豬皮切成極細極細的絲,這絲要切多細呢?徒弟在切絲的時候,師傅會拿根大號的鋼針在旁邊看,不時從絲堆裏抽兩根,要能從針眼裏穿過去,才算合格。別小看這皮鮓鋪,那是極其考較刀工的,皮鮓鋪出來的學徒,那刀工絕對是一流的。這皮鮓做這麽精細幹什麽呢?那時候魚翅是非常貴重的玩意,很多時候,這皮鮓就是用來冒充魚翅的,以前旗人入關,就好這口,現在估計沒人下那個功夫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