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的那頭請止步

第191章 鬼門關(1)(2/2)

    有兩峰對峙,其間闊30步,俗號鬼門關。古代為通往欽、廉、雷、瓊和交趾的交通衝要,漢伏波將軍馬援征交趾,經此勒石,殘碑尚存。因其瘴癘非常多,去的人很少有生還的。諺雲:“鬼門關,十人去,九不還。”

    唐宋詩人遷謫蠻荒,經此而死者迭相踵接,如唐朝宰相李德裕,宋朝文學家蘇東坡被貶海南都是從這裏經過。李德裕到海南後曾寫詩一首:“一去一萬裏,千知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以描述過鬼門關時環境荒僻及路途的艱險。

    又稱天門關。位於北流市北流鎮甘村天門山,古名鬼門關。明宣德四年改為天門關,時人並在山東側石壁上刻“天門關”三大字,旁有小詩“行行萬裏度天關,天涯遙看海上山,剪棘摩崖尋舊刻,依然便擬北流還”。現在天門關三大字仍赫然入目,那首小詩因曆史久遠,字跡已漫患不清。據神棍李所說,他也是在還是個小年輕的時候去過。

    鬼門關以南,路途險惡、荒涼,由熱帶、亞熱帶潮濕環境滋生的“瘴癘”病散發的氣息令人窒息,提到它,人們如談虎色變。欽、廉、雷、瓊一帶,屬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特別是“鳥飛尚需半年程”的瓊島,荒蕪淒淒,人煙稀少,天涯盡頭,海角無邊。習慣在北方和中原生活的官員被貶謫,經過鬼門關,如臨生死之界,幾乎無生還之望。從此,“鬼門關”之稱蓋過了它原來其他的稱呼流傳至今。

    詩人在曆代被貶謫經過鬼門關的名人中,不得不提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蘇東坡被貶海南儋州,其弟蘇轍亦被貶雷州。已經62歲高齡的蘇東坡和兒子蘇過先到藤州與蘇轍一敘,然後乘船走水路直到北流城東沙街碼頭上岸,穿過陰森恐怖的鬼門關到儋州去。

    歲月流逝,當年遐邇聞名的“鬼門關”在曆史的滄桑中,漸漸沉寂蕭條。

    最後神棍李還補充了一個關於重慶豐都縣的鬼門關,這是是一座古式樓亭,四角飛簷。漆黑的山門空闊如宇,古意蒼茫。血鏽般的橫匾上,鐫著駭人的“鬼門關”三個大字,引人注目。

    關前兩旁排列著十八個罰惡刑鬼,一個個花顏色綠,張牙舞爪,姿態各異,活靈活現。關側古樹蔭蔽,雀鴉聒噪,寒星涼月,給人陰森恐怖的感覺。

    我聽完這些倒是沒有什麽太大的感想,這跟我以前看的那些誌怪小說,仿佛也沒有什麽不同,不過我非常想搞明白的是,這些地方所存在的鬼門關,到底對於我們尋找老煙杆的下落有什麽用?

    而老煙杆的消失,到底是消失到了陰曹地府,還是說被什麽神秘力量,拉近了我們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鬼門關當中,而這些和我們所要尋找問題的答案,又有沒有什麽關聯呢?這才是我真正在意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