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露華濃

第364章 出世或入世(2/2)

    那寶玉聽了,心就有些荒涼。隻覺雖和賈政命為父子,卻絲毫不懂他心裏所想。因又問水溶:“不想老爺竟是懂我!當真我是愚石一塊!”因又深深一歎。忙又問水溶:“那麽,王爺要我怎麽做?”

    水溶就道:“少年時,大抵還是要學儒的。學儒方知六書。這些卻是好的啟蒙。人活一世,也還是要懂一些經濟實務的。不然,人人皆遊山玩水的,疆域和社稷也就危了!我想著範仲淹的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許多讀書人當是將它奉為讀書第一信則的!以後為了官,入了仕,朝政冗繁的,移了性情,卻又是另一說了!究竟,初心都是好的!我想那八股文雖有詬病,但我看來,卻是自隋以來選拔官吏的最好的法子。許多寒士,胸懷大誌,朝夕苦讀,為的就是有一日,能實現齊家治國的夙願!儒家雖有種種迂腐壓抑性情之處,但若要治國,還非得選它!想以後,若能有另一番清明的政治,不需帝王人治,百姓卻能得大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依我看,雖然坎坷,但數百年後的中原定能實現!”

    寶玉聽了,很是想了一想,心裏也很激動。方道:“聽王爺說來,如今也無其他思想能替代儒家的了?那法家和道家都是不行的?”

    水溶聽了,就深深一歎道:“也不盡然。世易時移,那秦國為求統一,當用商鞅樹法,以震懾威嚴。雖那商鞅被一群頑固大臣威逼,死於自己製定的車裂之刑。但終究用法,卻是使秦統一了。那時任用法家治國,便是適宜的。那漢初定,若行嚴酷之刑法,必然使百姓自危,所以莫如實行老黃無為之治。待穩定了,國庫錢糧充足了,那漢武才廢棄了道家,方實行延續至今的儒家之治。這一朝一朝更替,儒卻是不可替代的了。”

    那寶玉也就聽住了。水溶便又歎:“其實我常讀史書,也知道儒家的種種不妥。隻想找另一種治國方式,無奈竟是找尋不得,因也未有先例。因此心裏常以為憾。但孟子的那句‘民貴君輕,社稷次之’,我確是深以為然的!究竟,將中原萬千百姓的性命隻係於帝王一人的身上,方是真正危險的!帝王為賢君,百姓自有福。若帝王似那夏桀商紂呢,豈非百姓的不幸?”

    那水溶說到這裏,便又深深一歎,方對了寶玉道:“但盡管如此,咱們還需扶持儒道!失意了,傷心了,莫如拿佛道來消遣避世!但究竟人的一生,該入世時還需入世!既是年輕之人,就該奮發進取!讀書入仕,但求為國為民,匡扶社稷,清明政治,並不想那些榮華富貴,也是一番活法!”

    寶玉聽了,隻覺前頭的路,也就豁然開朗了一些。因對了水溶歎道:“王爺,我懂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