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遺愛長孫娉婷

79.第七十九章 子夜交易(1/2)

    第七十八章夜探鴻臚寺

    房遺玉腦海中原先雜亂無章的想法,似江流匯聚大海一般,數種解決此事的辦法兀自出現。

    又經一番靜默冥想,房遺玉直覺心頭豁然貫通。

    這套《淮南子》,使得房遺玉的思維有了更為開闊的變化,不再拘泥於眼下的一切,而是將問題探究的更為深遠。

    這對房遺玉而言,等若思維再造,同武道上的打通任督二脈並無二樣,為她日後無論領兵征戰,亦或入朝拜相,皆是築造了無比牢靠的根基。

    房遺玉在屋內不停踱步,不再被情感左右思考,一心思索唐太宗的心中所想。

    既然唐太宗被稱為千古明君,一代霸主,那他絕不可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更是不可能隨意應下和親這種大事,除非此事在他心中,確實於大唐有利。

    “看來若想將他說服,還需先尋到利處何在,再從其中尋到漏洞,便能進行有力反駁,將此事解決。”

    房遺玉前世的記憶在腦海中不斷閃現,曆史上唐太宗的過往,她若想揣摩唐太宗,便要先知其想法,再設想其目的。

    自唐太宗登基,再到征服吐穀渾,重創高句麗,屠滅薛延陀等諸多事跡,房遺玉美眸之中突發光亮,她似乎找到了其中緣由。

    “竟是這回事!”房遺玉雙掌猛擊,喜於言表:“可算找到其中症結了!”

    唐太宗乃是一位有著雄心壯誌,致力為大唐開疆拓土的霸主。

    於唐太宗的規劃中,早有大致方向,譬如掌控西域諸邦,將朝鮮半島歸入囊中。

    也正是因此,大唐的征服方向主在遼東、北境、絲路,目標則是高句麗、薛延陀、吐穀渾、大食國、突厥等阻礙了唐太宗千古霸業的絆腳石,而並非那屈居西南一隅之地的吐蕃。

    吐蕃位處高原,資源匱乏,對久居中原的唐人而言,無異於雞肋,也正因此,唐太宗連吞並吐蕃的想法都沒有。

    雖說吐蕃日益強盛,但若同大唐相比,仍是富人與乞丐的差距,不足為慮。

    唐太宗根本沒將李月婉口中的鬆子放在心上,若同他這位天可汗相比,別說什麽鬆子,鬆塔又算什麽呢?

    當然,唐太宗若要北伐,那就必須得確保西南之地的和平穩定。

    所以他必須應下和親一事,隻有大唐與吐蕃結為姻親之盟,才能為大唐換來一個和平安寧的西南,而唐太宗也才能得以機會實現他的雄心壯誌。

    唐太宗這麽做有錯嗎?不可否認,他這個選擇很正確。

    房遺玉此刻算是真切感受到了唐太宗的偉大誌向,以及其動作背後的深遠意義。

    史上因唐朝與吐蕃和親,兩國之間也確實有了一段長久的蜜月期。雖說吐蕃因此強盛,但大唐也因此換得了西南安穩,從而才能開展後世那些東征西討的征夷之戰。

    然而唐太宗卻是忽略了一點,他身為一代雄主,大唐在他的統治下震懾四夷,無人可抗。但若他故去呢?

    無論是高宗的永徽之治或是武曌的貞觀遺風,甚至是唐玄宗的開元之治,雖說於史上皆堪稱盛世,可誰又能同唐太宗的貞觀盛世相比?誰能使萬國臣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