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遺愛長孫娉婷

14.第十四章 與父論學(2/2)

    “先生教的且能聽懂,隻是跟娘教的比起,卻是要遜色不少的。”房遺玉的奉承話,直將盧氏哄的笑不攏嘴。

    落座母女三人對麵的房玄齡突然出聲問了句:“今日授業的應是孔穎達那老東西吧!”

    “正是那老——”房遺玉今日被揍得不輕,也想跟著叫老東西,但話說一半,已見房玄齡臉龐變色,趕忙改口道:“是孔先生沒錯。”

    盧氏聞言鳳眸閃亮,掩嘴笑道:“孔師可是當代大儒,玉兒和二郎若能學其一二,定會有大出息。”

    “短見拙識!”對於盧氏的話房玄齡自是不屑一顧,目光在兒女之間打量:“你倆且給我聽好,那老東西雖說滿腹經綸,單論學問為父也差其數籌。”

    “可他太過於迂腐教條,行事不懂變通,將古來聖人言,視若無上真理。你們兩個可隨他做學問,但決不能學他的處事之道,於國於己,皆是有害無利。”

    房遺愛在弘文館時多以睡覺為主,對房玄齡的這番話感觸不深,但對於房遺玉來講,可真是說到她心坎裏去了。

    孔老頭下午教授的是君子和小人的處事之道,說“君於中庸,小人反中庸”。君於之所以中庸,是因為君子隨時做到適中,無過無不及;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為小人肆無忌憚,專走極端。

    總之他引經據典說了一大通,將房遺玉聽得腦袋瓜都嗡嗡作響。

    唐太宗若是用孔老頭這番道理去治國,命人人都去學做君子,行事中規中矩,嚴禁另辟蹊徑。那完全可以想象,不出十載,大唐必然被四周環伺的虎狼,吞的連渣都不剩。

    “父親此言不假,女兒也覺古人思想有所欠缺,凡事不能盲從古人,若是將古人思想拿到如今大唐來用,並不適用於當下,反而會成為負累。”

    “秦始皇雖一統六國,但他過於重視法家,致使律法嚴苛,上到百官下至百姓,人人自危,以至於傳二世秦國即亡。”

    “再說魏晉時期,彼時文風盛行,讀書人不思報國卻甘做隱士,以至於魏晉時期國力衰弱,五胡亂華,政權林立,泱泱華夏崩壞成一塌糊塗。”

    “女兒也並非是全盤否定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的多元性,稱之思想解放,絢爛多彩也不為過。可從東漢末年至今這四百多年間,數十餘個王朝興衰交替,外族入侵更是於我中原大地帶來了無數災難,這都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故此女兒認為,如今大唐學子,可與周遭異族借鑒學習,而自謀發展。若是仍抱著老祖宗那些書本往死啃,終有一日仍會,落後,挨打!”

    當房遺玉話畢,不但盧氏和房遺愛目瞪口呆的看著她,房玄齡更是興奮的連灰白眉毛都跳動不已:“玉兒竟能有如此見地?”

    先前房遺玉這番話說的,便是房玄齡這位大唐賢相,聞之亦是讚不絕口。

    又同父母雙親聊了幾句,在房遺愛的提醒下,房遺玉適才想起自己還有十遍論語未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