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凡董小凡

4976.第4976章(1/2)

    朝鮮一號領袖與張一凡談了很長一段時間。

    對方主要跟張一凡討論發展大計,就在前年,他們曾經派人去過江淮,學習江淮經驗,但是朝鮮體製受到限製,無法真正把握好江淮模式。

    現在的朝鮮,部分人想改革,部分人依然守舊,這就是衝突。而想改革的那批人,同樣也不想改變這體製,他們既希望朝鮮發展,又不希望朝鮮人思想開放,接觸外界那些五彩繽紛的事。

    一號領袖雖然不說,張一凡卻非常明白。

    他們在改革的同時,非常擔心朝鮮民眾受到西方思想衝擊,思想一旦與西方國家接軌,就很難再改變過來。經過幾十年不懈的努力,他們才把朝鮮人變成現在的模式。

    這種模式,就是蘇聯模式。

    可最先搞這種模式的國家已經解體了,第二個大國,也在改革開放中。眼看東方大國的經濟騰飛,朝鮮領袖看在眼中,急在心裏。

    隻可惜,他們搞了幾十年的先軍政策,讓國同民眾苦不堪言。如果沒有東方大國扶持,沒有國際人道主義援助,他們早已經差不多掛掉了。

    對於朝鮮方麵一號領袖的問題,張一凡隻能告訴他一個道理,冰棟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變朝鮮,必須解放思想。

    這就是朝鮮領導人最為頭痛的問題,他們心裏明白,這個思想萬萬不能解放,哪怕是窮,也不能放下底線。如果思想被解放,很多民眾將會被西方人同化,朝鮮目前的這種世襲製度,將無法繼續推行。

    有些話張一凡不能說,放眼現在這個世界,還有誰在搞世襲製的?那些真正搞世襲製的國家,又有幾個強大了?

    所以,民主這個問題,非常重要。

    世襲隻能代表部分人的利益,民主才是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既然他們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就算張一凡把自己所知道的經驗全部傳授給他們,他們也學不會,做不到。

    目前,朝鮮一個勁地談開放,但他們的開放是有限的,處於半封建狀態。朝鮮人民的思想和言論,依然受到監督,這就製約了他們的發展。

    市場經濟會產生太多的商機,計劃經濟則不存在這些規律,張一凡跟他說了些理論上的東西,對方覺得有些東西的確好是好,但不適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