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凡董小凡

4629.第4629章(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朝鮮是那種中國六七十年代的模式,因此朝鮮領導人提出,要張一凡同誌陪他去江淮參觀學習。他們要借鑒江淮經驗,搞活農村經濟。

    朝鮮和南韓相比,兩者之間的經濟相差十萬八千裏。如今南韓方麵的各種觀念和經濟頭腦,都與世界接軌。而且他們還有很多優秀的名牌企業,比喻三星電子,現代汽車等等。

    但是南韓方麵在民心上的凝聚力,萬萬不如朝鮮。

    隨著全世界日新月益的高速發展,朝鮮人民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落後,因此目前這種思想和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

    到目前為止,朝鮮依然實行的是世襲製。從開國首領金日成將軍到現在的朝鮮領導人,他們正采取一種類似封建社會的模式來接管這個國家。

    從他們這次要求視察江淮農村經濟的要求來看,充分說明了,朝鮮人民正在追求改變。

    其實江淮農業是一種新型的經濟體係,他們不僅僅單一的是搞農業項目,他們更多的時候已經融入了一種工業化。尤其是與城鎮較近的農村,他們已經是一種工農結合體。

    對於這種模式,朝鮮方麵根本學不來。

    他們的工業本來就不發達,到目前為止,也不見有一個真正的朝鮮名牌產品問世。因此,他們國家的農村,絕對不可能達到江淮這種境界和水準。

    在江淮沒有找到他們想要的答應,朝鮮領導人通過外交關係,向國務部提出,邀請張一凡訪問朝鮮。方便他現場指導,給朝鮮人民指點一條富國強兵的道路。

    張一凡說這話說得太言重了,這帽子戴得太大,他根本承擔不起。

    可國務部大首長居然很讚同這個觀點,李天柱也同意張一凡回訪朝鮮。

    這一次朝鮮訪華,我國一次性援助五萬噸糧食,化肥,衣物等其他物資。對於這件事情,張一凡倒是聽人說,朝鮮領導人每來一次,我國就要無償援助很多東西。看來朝鮮這次又是來求財的,可他偏偏卻提出一個這樣的要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