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凡董小凡

3776.第3776章(2/2)

    竹筍是一種季節性很強的植物,春冬季節才會生長,但是江淮卻將這些竹筍,加工成罐頭,加工成各種食品,不僅可以保持它們具有美味的特性,而且遠銷國外。

    張一凡曾經在陸正翁那裏吃過自家做的油悶筍,他由此感歎,我第一次知道筍可以這麽好吃。的確,江淮的油悶筍,可以說是筍中一絕。

    而同樣的道理,象湘省,贛省,漫山遍野的竹子,數量之多,規模之龐大,恐非隻有江淮獨得天厚。為什麽湘省,贛省等地就搞不起來這種產業?

    所以,他認為賴正義這句話,是挺有哲理的。隻有合理利用資源,產業化,係列化,品牌化,那麽,這個地方離發家致富的確不遠了。這是真理!

    內地浪費的,不僅僅隻是資源。

    當賴正義的報告做完,張一凡在會議上肯定了龍騰村的成績,也肯定了龍騰村這種務實的作風。他再一次強調,江淮的經濟建設,雖然有了一定層次的進步,但這遠遠不是我們的目標。真正意義上說,江淮的建設才開始,今天的成績,依然是起點。

    很多人明白了,這次會議,讓賴正義做報告的真正意義,張書記的宏偉目標遠遠不止如此。徐前進,方南,陳建軍等人都清楚,這隻是起點這句話的含義。

    “脫貧不是我們的目標,致富也不是我們的最終理想,我們應該有更高的追求,更長遠的計劃。祖國繁榮昌盛,民族興旺發達,中華民族的崛起才是我們的共同理想。”張一凡這幾句話,被記者們記錄下來,發表在媒體上。

    因此,有人在心裏暗暗敬佩,張書記的雄心壯誌,果然非同凡響。

    其實,在江淮人們來說,脫貧致富算什麽目標,算什麽理想?脫貧很容易,致富也不難,不就是兩個錢的事嘛?真正的繁榮昌盛,興旺發達,含義就不這麽膚淺了。

    江淮的年底總結大會內容,被發表地江淮日報上,新華社記者,也報道了這次會議。

    京城一些大佬看了張一凡的講話,有人就已經意識到,張一凡接下來還有大動作。

    有人說,這家夥有雄心壯誌。

    也有人說,這家夥有野心,動不動就談國家興旺,民族發展。

    方南是一個很嚴謹的人,他很快就發現,賴正義的講話稿,竟然是抄襲幾年前的講話內容,大部分原封不動,得到這個結果,方南當時就憤慨地罵道:“這個賴正義,也太不當回事了!如此行徑,怎麽對得起張書記的厚望!”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