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凡董小凡

3240.第3240章

他用速計法,把張一凡的想法一一記錄下來。 隨後張一凡道:“你準備一下,明天隨我去浙西。 浙西指的是江淮西部三個相對貧困的地區,方南驚訝地道:“這麽快?要不要跟他們通知一下?” 張一凡大手一揮,“明天再通知。我們是去看真實的現狀,不是看他們作秀!” 方南明白了,鄭重地點了點頭,“好的!” 此次出巡,張一凡決定輕車簡從,隻帶司機和秘書。然後就是省政府秘書長方南,兩輛車子從省城出發,直奔浙西地區。 與發達的東北區域相比,西南因為受地理位置的製約,相對落後。 在這些海撥相對較高的山區,依然能看到很多石頭堆砌的低矮樓房,雖然少有人住,卻透著一種年代久遠的氣息。 張一凡在內地呆過不少時間,看到這片山地,仿佛又回到了柳水鎮時代。 跟柳水鎮相同的是,遠遠近近,到處有荒廢的土地,唯一比柳水鎮好的地方,那就是一條條蜿蜒而上,圍繞著山坡盤旋的公路。 湘省以前大都是毛路(俗稱機耕路),有的地方甚至連毛路都沒有。江淮最大的亮點,就是率先實現村村通公路,不管是再偏僻的地方,總能找到一條上山的路。 交通便利,是江淮最大的亮點,這也從側麵說明了當地政府領導的人思想觀念。 張一凡指了指遠處,住在半山腰上的人們。象這種地方,最好是整改,集體搬遷。方南道:“搬遷倒是可以,但下麵的地,很可能不屬於他們。” 這倒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張一凡看著山坡上的村莊道:“這就是要整體歸劃的原因,把大家的地重新收回去,然後由政府規劃好,給他們一個安置的地方。至於他們以前的地方,能做什麽就做什麽,隻要用心,總能找到適合當地發展的空間。” 方南將這些記在本子上,車子繼續前行。 跟湘省比較,江淮的確有太多的優越條件。湘省的經濟實力,尚不足以象江淮這樣,能做到這一點。再加上以前他不是省長,有些話自己說了不算。 現在張一凡是江淮一省之長,他的決定,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這一次陸正翁極力讚成張一凡大力發展浙西地區的方案,至少在決策上兩人沒有太大矛盾。 車子經過一片又一片山地,張一凡道:“你們看這裏,大片的土地可以利用,現在都荒廢中。如果把這些地拿出來,種上水果,或植樹造林,他們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他說以江淮現在的優勢,水果種植方麵也很有特色,奉城的水蜜桃,餘興的楊梅,還有臨城蜜桔等等,都是不錯的產品,可惜我們還沒有形成品牌,我覺得規模還不夠大,不夠氣勢。 我希望能在政府的帶動下,把這些都做成產業,形成規模,遠銷海內外。爭取再拿下一個上市品牌。 遠方開來了好幾輛車子,那是浙西地區的領導,聽說省長來了,匆匆趕了過來。 過來的車隊中,有公安,有記者,還有政府要員。 這些人看到張一凡和方南等人站在山坡上,似乎在討論什麽話題,一個個跟得大汗淋漓。省長下來視察工作,竟然沒有通知市裏,幾個人在心裏一陣忐忑不安。 張一凡一直跟方南在談話,他們也不敢上前打攪。等兩人談得差不多了,發現突然來了這麽多人,張一凡對身後的記者道:“今天的事,不要報道。我隻不過是隨便看看,這是非正式的視察。” 其他的人當然不懂,張一凡到底想幹嘛。為什麽不進市區,而跑到這山溝溝裏來看風景? 這種地方,的確沒什麽好看的。 他們真正擔心的是,萬一張省長看到什麽不如意的地方,這麻煩就大了。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