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凡董小凡

1317.第1317章(1/2)

    張一凡明白他們的意思,還是錢的問題。山藍縣財政困難,自己無力開發這些項目。因此,隻有死馬當活馬醫,換著試試看的心態,求助於新來的市委書記。

    初到永林之時,張一凡做了仔細的研究,也對這些正處級幹部和地方大員進行了了解。農錦衣和呂縣長兩人的搭配,在整個永林地區,還算是不錯的。兩人合作有三年之久,相對和諧。

    張一凡估計兩人是多次向市委反應無果,這才出此下策,請自己山藍縣一行。

    聽完了兩人的報道,張一凡暫時沒有發表意見。

    永林不是沒有投資項目,關鍵還是幹部作風問題,張一凡不由想起了白緊的那幾句話,如果自己一味的把外資引進來,結果在這種狼窩虎口裏,被啃得毛骨不存,以後誰還敢進來投資?誰還能相信他張一凡?

    下午在山藍縣區裏逛了一圈,縣城不大,二小時不到,便逛完了整個城市。張一凡發現一種新現象。在城縣的一些郊區,甚至是市中心的市民,很多人都在做一種手工產品。這種手工產品,也有一些簡單的毛織品。

    張一凡問她們這種手工毛織品是怎麽回事,呂縣長回答,類似這種現象,這幾年在山藍縣很多,大都是從廣省引進來的,山藍縣一些頭腦活絡的人,在外麵打工,走南闖北,發現了這一商機,便把廣省附近的半成品,拿過來加工,但是沒有形成規模。

    這是一種好現象,說明老百姓在動腦筋,張一凡建議道,沿海發達城市的好東西,我們完全可以引進過來,人家搞工廠,搞企業,那我們就從加工做起,從作坊做起。這也是一個思路,既解決了就業問題,也增加了收入。象這種產業,我們不應該增加稅收,更應該扶持。

    你們是整個湘省,離廣省最近的縣城,有著獨得天厚的地理優勢,我支持這個產業。

    農錦衣為難地道:“張書記,這個產業的確不錯,但是山藍縣的交通不方便,增加了運輸成本,導致加工商很難接到單子。因為沒有通路,運輸成本增加,山藍縣出進,得經過永林市,再進入國道,這是一大難題,這也是這個產業遲遲發展不起來的原因之一。

    說來說去,又繞到了修路的事上,修路就得要錢。沒有問,什麽問題都解決不了。

    張一凡理解兩人的心情,“你們不是有礦藏嘛,既然自己沒有這個能力,就把礦藏賣出去,把路修進來。這樣既解決了你們的問題,也解決了他們的問題。”

    一語驚醒夢中人,農錦衣和呂縣長恍然大悟,哪個投資商不是為了錢?拿礦與他們交換,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