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凡董小凡

583.第583章(1/2)

    尤其是小孩感冒拉肚子這類的小病,沒一個星期,別指望給你解決問題。楊咪從那個副主治醫生那裏了解到,醫院規定,凡是大人小孩重感冒,最碼起打一個星期的吊瓶。因此,一些醫生,就千方百計地想辦法,留下這些病人。

    前三天,每天給病人補一些生理鹽水,後三天,才漸漸用上小量的藥物。這就是,同樣一個小小的感冒,在農村醫務所兩瓶鹽水可以治好的問題,到了大醫院就要一個星期。

    而且這種方案,得到了大部分醫院的認可,很快就達到了共識。拖延治療時間,增加病人治療成本,這隻是他們常用的手法之一。

    其二,很多醫生在開方子的時候,盡可能地覓藥價高的開。醫院也給主治醫師名定了一個原則,婦科病,多開消炎藥。現在哪個女的沒個這樣那樣的炎症?哪怕是個好人,到了醫院,她就是個病人。消炎藥又死不了人,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其三,老年人,多開滋補類的藥品。現在人民的生活條件好了,哪個老人不怕死?補藥吃不死人,能開多少就開多少。不要怕沒有人買單。

    其四,對於需要手術的病人,手術中涉及到的藥物材料能用進口的,別用國產的。問題不大的也要告訴他會死人的。盡可能把問題說得嚴重,哪怕是割一個包皮,醫院方也會事先聲明他的免責條款,割死了與醫院無關。

    ……

    楊咪記在本子上的,大概有二十幾條,這些還不止,一般病人在手術之前,醫生都會暗示病人家屬要送紅包。有些膽子大的醫生,甚至會明碼標價,這個手術你必須給多少錢,否則無法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尤其是生小孩的時候,醫生通常都會向產婦家屬索要紅包,如果生個女的,八百一千不等,生個男的,二三千不等。

    聽了楊咪的這些匯報,張一凡雖然有些憤慨,但是臉上的表情還是平靜如水,讓楊咪看不出任何變化,她甚至不知道張一凡有沒有聽進去。

    而張一凡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正是因為這些不正之風,助長了他們的氣焰,才導至了現在的市民看病難。

    看來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從醫院內部著手。如果說憑東臨市現在的經濟水平和條件,絕對不可能普及醫療保險。但是要想真正解決廣大群眾看病難的問題,隻怕還得從其他途經想辦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