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鋒趙可兒

418.第423章 哪都有民工(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二天胡方來公司,這家夥兩邊跑,每天忙的不亦樂乎。

    “哎,現在學表演的明星學生越來越多,無數年輕人想一夜成名,但前幾天在第26屆國際電視節的論壇跟曾擔任過《心理罪》《畫江湖之不良人》《古董局中局》導演和《白夜追凶》監製的導演五百聊天,才知道國內製作人才缺到什麽地步。”

    胡方無奈道:“不隻是後期、特效這些技術工種,包括導演、編劇等,仿佛整個行業都缺乏有能力同時有想法、有創意的人才。”

    “按照五百的話說:目前混劇組的工作人員專業度太低,什麽服裝、化妝、燈光等工作人員甚至很多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

    沈鋒毫不驚訝,影視專業人才短缺又不是今年才出現的話題。好幾年前馮小剛好像就指出影視行業的人才不夠,號稱100個人的劇組科班出身的隻有四五個?

    “國內很多劇組,尤其大部分小劇組中,除了負責指導的人是專業出身,無論是服化、錄音還是燈光等環節,現場執行大多都是非科班出身。”

    “這個行業太辛苦,相比專科院校學習過的人才,更多還是靠傳統的師徒模式培養。”

    “即便大導演的組,專業程度也不行,說白了還是教育的問題,國內優秀的攝影師都不在高校,信息的滯後,導致理論和實踐是脫節的。”

    “您知道今年表演係的報錄比在各大院校是多少?”

    “北影174:1,中戲229:1,上戲192:1”

    沈鋒撇撇嘴,比清華北大都吃香!

    這十年資本瘋狂湧入,選秀節目的興起和對流量的重視也讓更多人踏過本就低的門檻,想要成為演員,導致本就過剩的演員更加泛濫。

    盡管幕後專業報考人數也開始增多,地方政府也逐漸重視影視產業,但在大部分人看來,這樣的增長還是相對緩慢的。鑒於目前的人才培養體係和行業環境,國內影視的工業化道路依然任重道遠。

    畢竟影視是一種工業化的藝術,在牛逼的導演也不可能一個人可以實現。先要完成技術,再來談創意。

    “劇情裏挑bug、吐槽剪輯過跳、BGM不協調、演技過尬,又或是特效和化妝像五毛……”

    “隨著知識共享的升級,一夜之間全國人民似乎都變成行業的專家?”

    “唯一不長進的似乎隻有創作人員?”

    胡方吐槽道:“導演組、製片組、剪輯組好歹都是科班出身,而服化道涉及到設計和製作的就是專業的,但是現場負責道具、化妝和服裝,一般都是職業學校畢業的,很小就進入社會。”

    “尤其是燈光師,這幾年我很少認識科班出身的,尤其是在影視劇領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