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內皇廷緝事司

第七十二章(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直覺告訴她,這或許是太宗皇帝留下的一個隱秘,不該隨意窺探,可她的手卻像是不聽使喚一般,幾乎是下意識地將漆筒打開,取出裏麵保存完好的卷宗。

    當看到卷宗中寫的東西時,蕭晚又是一驚——這竟然正是她要找的關雎的卷宗。

    蕭晚迫不及待地仔細翻閱,深怕遺漏一個關鍵字符,試圖將這份卷宗吃透,將她心頭堵著的那股惡氣疏泄出來。

    這份卷宗寫得十分詳細,從關雎出仕齊王府,到齊王篡位稱帝成為太宗皇帝,而他也慢慢爬上戶部尚書高位,並被太宗皇帝封為逍遙侯,食邑兩千戶,爵位世襲罔替,真正的榮寵一生,蔭蔽後世。可惜,據蕭晚所知,關雎除了一個女兒,並沒有其他子嗣,而關夫人也多年未有所出,關雎不想納妾辜負夫人,甘願斷了這門香火,這曾經引起京城一波熱潮。

    蕭晚那時還小,並不懂其中奧妙,如今想來,這關雎當真算得上是條漢子,頂天立地。

    關雎在任五年,有何豐功偉績倒沒細說,隻是提到一件事,作為統管大齊戶籍的尚書,他為人假造過戶籍。而這些人的名單不詳,經過內廷司多方追索,隻追出其中兩人,毫無例外,這兩人都是逆黨。

    逆黨?

    這個詞經常出現於內外兩廷的各種卷宗中。事實上,內廷司替皇上辦事,最喜歡查的便是亂臣賊子,可內外兩廷建製二十餘載,卻也將這個頭銜栽贓過很多人,其中便包括秦穆那位功高蓋主的父親。

    而現在在關雎的卷宗裏有看見這兩個字,蕭晚忍不住皺了皺眉,莫不是又是高祖皇帝時期的狡兔死走狗烹的伎倆?

    太宗皇帝畢竟是篡位得的天下,要名正言順地坐穩這龍椅,便需要武將的支持和文臣的渲染愚民教化,關雎這些人做過些什麽,很難用純粹的眼光去評判。但現在,他竟然也被戴了一頂“謀逆”的帽子,蕭晚便不得不嗟歎。

    再往下看,便是東窗事發,關雎引咎辭職,卻始終不肯透露其他“逆黨”蹤跡,大概太宗皇帝不想被人像對高祖皇帝一樣詬病,所以君臣選擇了好聚好散。關雎主動辭官歸田,隱居山野,太宗賜給他良田美宅,他並沒敢去,反而隱匿到沒人知道的山野老林,這讓太宗十分震怒,更認定他與逆黨有勾結,於是派內廷司去跟蹤查探。

    主辦此案的正是外廷司將軍馮成誌,當時他在內廷也算一名得力幹將。馮成誌查探了一年,試圖將那份名單拿到手,最後被關雎發現端倪,關雎試圖另找地方逃遁隱居,馮成誌便在此時下令抓人,並將關家上下十餘口人關進一口廢窯裏,不給吃喝,試圖逼關雎就範。

    在關雎的母親活活病死後引發了一場暴亂,可惜,這場暴亂還沒衝出廢窯便被內廷司的緝事鎮壓了。

    蕭晚一眼掃到最後的結局,不自覺地深吸了口涼氣,渾身冰冷——雖然被鎮壓,但馮成誌並沒有殺人,那十幾口人,最後竟然是被關雎親手殺死的……

    原因很簡單,他隻是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親人受盡折磨而死,在無力反抗而眾人又奄奄一息垂死掙紮時,最終選擇了如此決絕的方法。

    蕭晚這口氣半晌沒緩過來。

    愛妻如此的一個人,不得不親自動手將餓得奄奄一息的妻子勒死……

    可這還沒完,蕭晚看到最後的屍體結案,上麵卻寫著,緝事檢查這些人是否還有活口時,無意間翻開關雎的屍體,發現他腿上隻剩下兩副白骨,腿上的肉已經不知所蹤,從傷口看,這些肉是被利器割下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