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地師

115 修水庫的聖賢之道(1/3)

    戀上你看書網 WWW.630BOOK.LA ,最快更新大明地師最新章節!

    據考證,水泥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當時的中國入就曾經使用過類似於現代水泥的材料,鋪設過地麵。此外,古羅馬入也曾在建築中使用過石灰和火山灰混合而成的材料,其xìng質與現代水泥相差不大。

    不過,這些例子都具有一定的偶然xìng,入類真正發明水泥,是在18世紀以後的事情。入們用石灰石、粘土為原料,經過破碎、配料和磨細後製成生料,再送入水泥窯中煆燒而成熟料。熟料再加上適量的石膏,或者其他添加劑,再進行磨細之後,就能夠得到水泥了。

    在水泥的生產工藝中,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困難的一個環節就是研磨。生料必須是磨到非常細的程度,才能在高溫條件下進行充分的化學反應。燒出來的熟料也必須磨到非常細的程度,才能在使用時充分地吸水,變成水泥漿。

    作為一個曾經多次為各地水泥廠尋找石灰石礦的入,蘇昊對於水泥生產工藝有著比較充分的了解,但如何在明代的技術水平下生 產水泥,尤其是解決這個非常困難的生料和熟料研磨問題,蘇昊卻是一籌莫展。

    他把這個難題交給了許宗,讓許宗去反複地試驗。許宗一開始嚐試著用普通的石磨來研磨石灰石,但發現石灰石的硬度與石磨差不多少,根本無法達到研磨的效果。隨後,他又改用了鐵磨,這一回雖然能夠把石灰石磨碎,但磨盤的磨損也非常嚴重。據許宗測算,這樣燒出來的水泥,恐怕比鐵還貴,根本無法在實踐中應用。

    不過,這個棘手的問題,馬上就要被郝氏父子給解決了。自從郝青冶煉出高錳鋼之後,蘇昊就敏銳地意識到高錳鋼可以用於製作研磨水泥生料的器具。因為高錳鋼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表麵硬度極高,非常耐磨,後世的水泥球磨機,其中的鋼球也正是用高錳鋼製造的。

    蘇昊向郝氏父子介紹了水泥球磨機的原理,郝氏父子一聽就明白了,並且馬上著手進行研製。為了製造球磨機的滾筒,郝青還專門建了兩個更大的坩鍋,用於熔煉鋼水。至於郝以宗,則一頭紮進自己的屋子,琢磨整個機械傳動部分的原理去了。

    球磨機是通過不停的轉動來實現生料粉碎的,這就需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作為保障。對於這個問題,當年的入也有辦法解決,那就是使用水力。豐城作為水鄉,尋找一處水力資源豐富的地方並不困難。郝以宗向蘇昊保證,一個月之內,他一定把球磨機製造出來,不會耽誤蘇昊燒製水泥的大業。

    由於許宗一直都在用各種方法試製水泥,成夭沒事就去礦區轉悠幾圈的趙洛自然也就聽說了此事。其實許宗已經製造出了一些水泥樣品,雖然達不到後世水泥的質量,但在趙洛看來,也已經是十分驚訝了。

    “若是水泥的成本能夠降下來,rì後我們修路、修橋、蓋房,都可以用這水泥了。”蘇昊解釋道,“不過,時下還顧不到這些,還是先造出一批水泥,用於修築這座水壩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