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覆之塔

完本感言(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2022年2月16日,到2023年3月31日。

    十三個月,一百八十七萬。屬於羅素的故事,於此落下帷幕。

    就和我上架感言時所說的一樣——這是一個從賽博朋克到太空歌劇的故事。

    它的創作核心是一種浪漫情懷,講述的是“英雄”的故事。但這並非是英雄主義的故事,而是人民眾生的故事。

    何為英雄?

    我為先驅。

    “人類啊。沒有羽翼,爾等何以向上?”

    同樣的一句話,但在“光”與“鏡”的立場上,它所闡述的意義是不同的。

    前者講述的是自我,讚美的是個體永不停息的進步、上升,“永恒之女性,引領我等向上”,是歌德的《浮士德》;而這本講述則是泰戈爾,讚美的是群體的偉大、對世界的愛。

    ——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

    這仍然是一個講述“愛與希望”的故事。

    最開始的時候,我曾經說過,這本書與上一本書是聯合在一起的。在最初的時候,你看著“狂徒”會覺得那是“英雄”,而看著“英雄”會覺得像是“狂徒”。因為你看向光時,隻能看到光所照亮之物;看到鏡時,也隻能看到鏡中映出之物。

    而到臨近結局之時,才能看出為何故事的主題是英雄。

    光是獨一的,容不得暗影、並不仁慈。但鏡子是平凡的,隨處可見的。他所映出的正是除自己之外的一切。

    凡有勇氣,眾生皆為英雄。

    然後再講講這本書的創作動機。

    我已經看到許多讀者都發現了——沒錯,這本書的原始靈感,是一個叫做《衝破黑暗》的動畫短篇。我最開始看到這個視頻時,看完已經熱淚盈眶。在那之後,也就是21年的十月,我和我的編輯蓬萊聊到了這個故事。

    “我想寫一個衝破黑暗,奪還藍天的故事。”我說。

    基於這樣的念頭,那時我就確定好了這本書的開頭和結尾。現在你們可以回頭看看,這本書的前十章和最後十章,章節名是恰好相反、鏡像的。這也正是一種“鏡”的主題的闡述。

    它是一個循環,通向無限的未來。

    既然這本書的核心來自於泰戈爾,那麽寫法也要講泰戈爾:終止於枯竭的是“死亡”,而終止於無限的是“圓滿的結束”。

    對於講述群體、講述英雄的故事,就要抵達無限的未來才對!

    我的父母都是工人,家裏很窮。我初中的時候,父親就出軌了,母親很辛苦才能把我養大。

    我的大學學費是我自己掙出來的。當時沒有錢,也還沒開始寫水銀之血。我在高三畢業之後,去夜總會穿著廉價的西裝當前台。天天掛著笑臉在門口鞠躬,脫口而出說著滑潤無比的“晚上好歡迎光臨”。在客人少的時候,也會當服務員去打掃包間、倒垃圾。

    那時我的腰隻有一尺八,男性能買到的最瘦的褲子也太過寬鬆。沒有能用的腰帶,以至於我要把腰帶拆下來、剪短之後再裝回去。

    每天下午五點半上班,淩晨兩點下班,偶爾能加班到三點多。而在那之前我晚上甚至沒有晚睡超過十二點。每天晚上八九點吃飯,吃的大鍋飯一天一換,共有三種來回換,特點是薛定諤的肉——仿佛能吃到肉味,但又仿佛沒有肉。菜雖然每人一碗,饅頭倒是管飽,但我飯量小,也隻能吃半個。我最喜歡吃的是一種冬瓜燉雞,雖然裏麵全是冬瓜幾乎找不到雞,但至少湯很好喝。m.X520xs.Com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