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七妮姚長生

1155.第1156章 共鳴(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收婚製?那是什麽?”陶七妮眨了眨眼好奇地問道。

    “通俗點兒說就是:父死娶母,兄死娶嫂。”鍾毓秀微微歪頭看著她解釋道,“按他們的說法,不會導致血脈混亂。”

    這麽一說陶七妮就明白了。

    “昭君出塞。”陶七妮想起來道。

    這種陋習固然有製度形式和流傳的原因之一,卻並非唯一的因素。

    之所以會堅持這樣類似於亂倫的製度,也算是一種迫不得已。

    匈奴是一個好戰的民族,他們不僅會入侵中原,與漢人大戰,還會與自己人大小部落爭地盤,爭資源,甚至於草原上的各種猛獸戰鬥,與惡劣的氣候,以及落後的醫療條件作鬥爭。

    匈奴男人死亡率很高,這種情況下,女人和孩子絕對是弱勢群體,也更容易死亡。

    一個男人去世後,他留下的妻兒在嚴苛的惡劣的環境下根本無法獨立存活,必須依賴其他男性活下去。

    如果任由寡居的女人隨意改嫁到其他的宗族,不僅會導致血脈混亂,還相當於給其他的宗族送去了生育工具和戰鬥力,這是任何一個宗族都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他們會選擇將有族人來繼承,從而避免資源的流失,保障宗族的人丁興旺。

    這絕不是辯解,而是對於一個死亡率極高,隨時都麵臨這滅族危險的民族來說,這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不僅其他的少數民族,例如黨項、烏孫,突厥……華夏民族雖然素來有禮儀之邦之稱卻也經曆的這樣的時代。

    《左傳》中記載,春秋時期除魯國之外的其他國家,都存在這種收婚製,兒娶庶母,弟娶寡嫂,侄娶嬸母。

    相較於禮儀,人類的本性中,更注重生存和繁衍。

    匈奴情況與漢族不同,以匈奴為代表的異族他們鼓勵收繼婚,他們認為女人是一種財產,尤其是會生育的女人更是一種資源,當女人嫁入夫家之後就代表著她們成為了夫家的一部分財產。

    而財產是需要繼承的,如若女子的丈夫去世後,放著這種資源不用,或者允許他們嫁往別處,不就是資源的浪費,財產的損失麽?所以他們鼓勵收繼婚。

    以前的不說了,現在禮製規範必須嚴厲打擊這種陋習。

    “對,提及昭君出塞,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她是四大美人之一,她那花容月貌,以及落雁的典故。或許想到的是她自請和親,遠走邊塞,為百姓換來近半個世紀的和平與安穩。”鍾毓秀看著她緩緩地又道,“還有人會想到,她寧可在宮中被埋沒,也不願賄賂畫師的剛正不阿。可是,很少有人去了解她在匈奴的生活,真正的去心疼她。”

    “哪裏會心疼,一個女人去換取和平,男人們不用上戰場,他們高興著呢!”陶七妮鄙視的說道,“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楚九聞言摸了摸鼻子,這話聽的不太順耳。

    “皇上我可不是在說你啊!你可是男子漢。”陶七妮看著不自在的楚九立馬說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