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思道戴鐸

53.第五十二回 高鳥已盡良弓宜藏 書生明哲克保全身(2/5)

    於是眾人齊聲悲嚎,這群人不比允,都是哭乏了的,隻是幹叫,早已沒了眼淚。有的捂住臉假哭,有的摳磚縫兒哼哼,有的拖著涎水想心事,待哭聲低了補上兩聲……亂糟糟的,倒也掩了允的哭訴。

    “十四弟,”許久,哀止之後,胤禛方起身來,由邢年扶著到允跟前,歎息一聲道,“難為這麽遠的道兒,艱難跋涉,總算趕了回來,先帝在天之靈,必定稱你孝道。不過,今兒是除服的日子了,有些大事得趕緊商量。你節哀,朕還有些知心話要和兄弟們講。”他哽咽了一聲叫過張廷玉,吩咐道:“所有女眷,外官內官都退出去。你去傳旨給我府的鄔思道,我要回去一趟見見大家,然後就移住養心殿,多少軍國重務都在等著……”

    張廷玉答應著出去了,所有阿哥都跪直了身子,愣愣地看著胤禛,不知他有什麽話要說。胤禛滿麵戚容,頭一個月沒剃,前額上的頭發已寸許來長,看去顯得十分憔悴,他蒼白著臉來回踱了許久,語氣沉重地說道:“……都起來吧,今日隻論兄弟,不論君臣……”他仰臉噓了一口氣,款款說道:“這個帝位傳給我,我是萬萬沒想到。不但我,就是各位哥哥兄弟、滿朝文武,料到有今日的恐怕也很寥寥……”他開篇這幾句,無頭無尾,似歎似嗟,眾人都不知是什麽意思,都瞪大了眼睛。

    “自古皇帝不長壽,道理很多。”胤禛臉色愈加蒼白,“有的是享福太多,子女玉帛將息著,聲色狗馬淘虛了身子。有的是妄想長生,討不死藥,煉九轉丹,反而戕害了性命。所以打祖龍算起,活過七十大壽的皇帝滿打滿算隻有三位。唉……我們都見到的,父皇盛年身子骨兒什麽光景?他老人家一生不貪酒色,不愛財帛,不煉丹藥,為什麽也隻活了六十九歲?——這件事我想來想去,是我們愛新覺羅家命中所定!”

    胤禛慢慢踱著,看也不看眾人一眼,隻管娓娓而言:“朱元璋說過,自古胡人無百年之運,細思五胡亂華到元朝,確是如此情形。我們滿人隻有那麽百十萬人,入主中原,要不朝乾夕惕惴惴然如履薄冰,那就好比在太湖裏撒一把胡椒麵兒,終究變不成胡椒湯!我們何其艱難!盡著些小心翼翼,早起五更,夜伴明燈地勤政,還有多少闕失難以周全!據我看,聖祖就是為天下蒼生、為統禦華夏嘔心瀝血,活活累的了!”

    “所以當皇帝是苦事,我們滿人當皇帝萬是極苦的事!”胤禛瞥一眼兄弟們,無聲無息了一下,“論才學,我比不上三哥;論忠厚,我比不上五弟;論識量,八弟是最好的;任艱任煩,要算十三弟;論起行兵布陣,我不及十四弟。因此,選中我入繼大統,做這極苦的事,不但沒想到,我也不願做!兄弟們都在這裏,一個外人也沒。你們誰說我說的不是,或者你們誰願意做這皇帝,今日當眾說出來,我讓位給他!”

    他口似懸河滔滔不絕,像是談心,又像是勸說,語氣中既不乏誠懇,又帶著一種巨大的威壓,兄弟們都被說得目瞪神癡,眼見允祥虎視眈眈注目眾人,外頭劉鐵成張五哥一幹侍衛仗劍瞋目挺身而立,哪一個敢作仗馬之鳴?

    “既然你們不願,我隻好勉為其難。”胤禛皺眉道,“為祖宗大業,我必定宵旰勤政,不負先帝重托。我雖生性認真,但並不刻忌,得饒人處,我也能饒人。隻要不懷著異樣的心思難為我,懷著不軌之心要怎樣怎樣,我在政務上有闕失,你們還像從前那樣,隻管提醒我,輔佐我,不但我知恩感戴,就是阿瑪在九泉之下,見我們兄弟和睦,共治天下,他老人家必定也是歡喜的……”說著便掏出手帕拭淚。允祥見他這樣,率先起座跪了下去,泣道:“皇上如此重手足情誼,推心置腹,就是石頭人也感化了!如今君臣之分已定,我們一定遵皇上聖訓,恪盡臣道,同治聖化,把天下理好,以報先帝和萬歲隆恩!”

    他這麽一跪,十七阿哥也跟了下去。眾人自然坐不住,一齊伏地稱臣,山呼“萬歲”!

    “就這樣吧。”胤禛雙手虛扶一下,說道,“兄弟們先回去,把家事料理下,然後明日起,照常辦差。朕已下詔恩赦天下,上書房人手少,想調馬齊、趙申喬進來辦事。今日關照兄弟們一下,一件是要開恩科取士;一件是要鑄雍正製錢,這都是通常的事;還有一件,兄弟們欠的庫銀,要能還得起,早早還了;要還不起,可具折密陳上來,朕不能因私廢公,所以怕要有點小小處分,也不能因公廢私,處分了再減免債務,也是題中應有之義——道乏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