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野嬌嬌

759.第751章 生機盎然的小水池(2/2)

    穀  不過在現代城市的建設中,“以人為本”的概念貫穿始終,從來沒有考慮過動物的需求。

    在城市中生活,對於動物來說是很危險的。

    鳥類無法分辨玻璃的反射出的景色和真實的天空有什麽區別,一頭撞死,野豬為了尋找配偶闖入城市,在車流和高樓中迷失方向。

    還有高速公路、電線杆、水壩、風力發電機,可以視為城市的延伸,是工業文明的結晶。

    它們對於動物同樣沒那麽友好,水壩阻擋了魚類洄遊的機會,給洄遊魚類留出來的魚梯壓根沒什麽卵用,白鱘已經滅絕,中華鱘按這個趨勢下去,再過些年也差不多了。

    不過城市動物區主要視線還是集中在城市裏,人們身邊。

    就算動物想要融入城市,人也有親近自然的願望,但不知道如何正確地與它們一起生活。

    聽說蝙蝠和疫情有關,畏懼驅趕過冬的蝙蝠,給貉喂貓糧,讓貉追著人要投喂,互相攻擊撕咬,影響日常生活不說,讓居民之間爆發激烈的爭執。

    其它動物的展館,隻要還原它們野外生存的棲息地就可以了,大自然是最好的參考對象。

    想種個麵包樹,金合歡樹,弄出來一片瀑布,一個湖泊,有係統建設界麵,做到這點並不困難。

    城市動物展區怎麽弄,展示什麽,就沒有參考了,很讓人糾結。

    動物救助中心救助的一些動物,還有蝙蝠和貉的事件,方野的構想漸漸成型,城市動物展區這幾個月已經建設完畢了。

    ……

    城市動物區!

    行走其間,看上去就像是行走在一個綠化做得比較好的普通小區裏。

    當然,樓房建築並不高,隻有一兩層。

    方野在一個水池邊上停下了腳步。

    駁岸由大小各異的石頭堆疊,生長著一些菖蒲、蘆葦,有鳥兒站在邊緣的石頭上喝水。

    灌木小草沿著坡慢慢傾斜,一直延伸到水池中。

    微風吹來,菖蒲輕輕搖晃,給人一種悠然閑適之感。

    “景色不錯啊!”

    “要是小區裏有這樣的環境,坐在池塘邊上吹吹風,看看鳥,也是挺讓人心情愉快的一件事!”

    方野笑道:“水池是城市裏很常見的景觀,這個水池有看出什麽不一樣的地方嗎?”

    “不知道!”

    有網友看出了一些端倪:“感覺更自然,更有生機!”

    方野道:“沒錯。一般這種水池,邊緣都是筆直的石磚是吧?”

    大家想了想,確實是這樣!

    “對於城市動物而言,補充水分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炎炎夏日。

    一隻小鳥看到這裏有水,它想喝一點,飛過來站在水池的邊緣,發現自己把頭埋到最低,喙也碰不到水麵。

    它在旁邊跳來跳去,但是每個地方和水麵的距離都是一樣的。

    猶豫了片刻,拍拍翅膀往下飛,尾巴略過水麵,又飛回了邊緣,它找不到落腳點,它怕被淹死。

    水麵離它的喙距離是一厘米,這一厘米盡在咫尺卻遙不可及。這是城市裏非常常見的一個場景。”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