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麟香修

第二十二章 春節到來(1/3)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就到了2月1日,再過一天就是正月初一,中國傳統的新春佳節了!林風麟和王林兩家人早就說好了這個年他們四人一起過,畢竟人多熱鬧一些。

    在2011年新春佳節即將到來的時候,林母和李阿姨連著幾天都做了十分豐盛的飯菜,雖然他們現在是修真者不用吃飯,但是以前養成的習慣還是繼續保持著。

    2月2日那天,林母還專門去買了一副春聯貼在門上。上聯是,“家居合慶代代安”;下聯是,“國富民強歲歲平”;橫批,“喜迎春節”。

    春聯俗稱“門對對聯”“對子”,雅稱“楹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誌》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的那天晚上,四人在吃了一頓美味的晚餐之後就坐在一起看著每年必看的春節聯歡晚會,隻是這一次少了一個很重要的人,一個對林風麟來說很重要的人,那就是林父。

    看著電視裏那搞笑的小品,林風麟不禁想到了林父,想起了那慈祥的麵孔,想起了小時候父親因為自己不聽話狠狠罵自己的樣子,想起了父親為了自己讀書,為了這個家辛苦工作的樣子……

    林風麟臉上出現了一點黯然,也許是母子血濃於水的關係,林母好像看出了林風麟心中所想一般,說道,“風兒,不要多想了!你爸爸九泉之下也希望你開開心心的!”

    這時,正在看電視的李阿姨和王林聽見了林母說的話也轉過頭來安慰林風麟!

    聽見家人的安慰,想起了自己還有母親,總比那些出生就是孤兒的人幸福多了,心裏稍稍好了一些。

    接下來,林風麟定了下心,和他們一起看完了今年的聯歡晚會。新年的終生即將敲響,林風麟和王林就拿著早就準備好的鞭炮到了小區樓下,準備在物業12點的時候準時點響,有‘辭舊迎新’一說。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聽到12點的鍾聲響起,王林去點燃了掛好的鞭炮,同時從四麵八方都傳來了一陣陣的鞭炮聲音。鄰居四鄰們都在相互的恭喜著,祝福著,到處是一陣歡聲笑語。

    又回到家中,林風麟他們四人都沒有睡覺的意思,於是商量著決定‘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