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98

第1419章秘密會見(1/2)

    於欣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陷入了沉默。

    就連花有道也悶聲抽著煙,歪頭看了指揮部裏一眼。

    日落昏黃,二樓中間的辦公室亮起了燈。

    從窗外往裏看去,江洋的身影還坐在辦公桌前,批複著堆積如山的文件。

    一日未餐,滴水未進。

    陪著一個小姑娘天上地下折騰了一天,讓財閥公子哥數落了半個小時卻連個嘴都不還。

    此時的江洋,去當初那個傲視群雄,揮斥方遒的藍鯨集團董事長,完全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大不相同。

    荒野之中蓋一座新城,每天麵對的是塵土飛揚和各種大型機械。

    他的身影穿梭於各個規劃的特區之間。

    身上的西裝沒那麽幹淨了,皮鞋也沒那麽亮了。

    板寸說,他那天在他哥的頭上看見了一根白頭發。

    2003年9月1日,藍鯨在新加坡成立的船舶運輸管理公司的名下多了13隻貨輪,轉讓名義為借用。

    加上安娜曾經送給江洋的四隻貨輪,此時公司名下總共有17隻輪船。

    6隻巨型貨輪,25萬噸位,可容納18000個集裝箱。

    6隻中型貨輪,15萬噸位,可容納8000個集裝箱。

    5隻小型貨輪,8萬噸位,可容納5000個集裝箱。

    葉文靜的辦事效率很高,以東南亞邊境的安達曼海域往裏延伸,橫穿印度尼西亞、東帝汶,直至南邊的澳大利亞,向東橫跨太平洋直至阿拉斯加灣,連同美國境內。

    再往裏,直接打通了哥倫比亞、秘魯、智力和阿根廷等共計17個國家的海運航線。

    由各國中央正府出麵協調,由各國海軍、海關署親自向藍鯨海洋運輸管理公司發出航線邀請函,並把航線的批複文件、航線衛星電子圖等共計28樣手續全部以空運的方式發到了新加坡。

    除此之外,藍鯨海洋運輸公司還收到了18個最新的船隻雷達,可以跟17個國家的海域管製中心達到隨時的交流和溝通,以確保船隻在航行過程中可以和他們隨時保持聯係。

    整個過程之快,讓人瞠目結舌。

    可見葉文靜能量之巨大。

    如此一來,新特區建設過程中的物流問題算是解決了。

    各種新型的材料、設備甚至是類似於摩天樓外的幕牆、景區內的一個瓦片,其選擇的區域就會更加的廣泛,成本也得到了控製。

    江洋在新特區內成立了不少工程公司,以及為下遊提供建築材料的工廠。

    如采砂廠,磚廠,木料廠,攪拌站,瀝青、原油、石材、苗木等多達30多種原材料供應公司,100多個工廠,開始晝夜不停的連軸轉,為施工現場的後續資源提供保障。

    超大批量的工人向新特區境內湧入。

    這些工人分別來自華夏、印度、斯裏蘭卡以及東南亞各個國家,工種多達幾十個,數量多達30000人。

    一時間,整個新特區便是熱鬧了起來。

    而當地的很多擁有民宅的本地百姓,單是因為這些國外的工人租房住,就在生活上有了大大的改善。

    不少原本不在金三角居住的本地百姓,開始有了想要進入新特區生活發展的念頭。

    從2003年9月開始,新特區境內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每天一個變化,每天一個新樣子。

    新特區境內東、南、西、北四個區齊頭並進,從平整地形到地麵建設,速度快的令人咋舌。

    就連各國高官們都是感慨,基建狂魔真不是浪得虛名。

    9月12日,黃政乾從境內來到新特區,打算發展酒店事業。

    同一天晚上,一架從委國飛來的私人客機在泰國曼穀落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