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第140章 江南血案的謎團解開了!(1/3)

    “元芳,你我一見投緣,一見投緣啊!”

    醉今朝門口,李思衝抓著李彥的袖子,就不鬆開了。

    一高興,喝多了。

    李彥神清目明,平靜的掙開:“巨山,就交給你了!”

    李嶠微笑:“請元芳放心!”

    李彥瀟灑的翻身上馬,揮了揮手,疾馳而去。

    隻留下一群勳貴子弟,訕訕無言,又是惱怒,又是無可奈何。

    李彥的心思早就不在這群人身上,直接回到衛國公府,直至內宅。

    李德謇正在喝茶,聽了一句話,茶水險些噴出來:“大人,李侍郎娶了三位山東貴女,他的前兩任夫人是因何去世的?”

    李德謇抹了抹嘴,哭笑不得:“我昨夜還說,得罪一些人沒關係,你今天就去查當朝宰相?我不是讓你去當孤臣啊……”

    李彥淡淡的道:“與孤臣無關,沒有大人昨天的話,我今日也照查不誤。”

    李德謇歎了口氣,倒也沒怎麽勸。

    他曆經風雨,看人是越來越準,知道李彥真的下定決心,是勸不住的。

    李德謇仔細想了想,開口道:“李侍郎素有愛妻美名,第一任妻子遭了產厄之災,他當時慟哭,留下詩詞十數篇,士林皆讚之!”

    產厄之災就是難產而死,古代生孩子是生死關,貧民百姓不說了,就連高門士族裏麵,也避免不了。

    李彥道:“第二任呢?”

    李德謇道:“李侍郎第二任妻子也有美名,為他生了四女一子,後來纏綿病榻,五年……亦或是六年之前,不幸病故了。”

    李彥眯起眼睛:“如此說來,他的第二任妻子,確實病重了很長一段時間?李思衝也是這第二任妻子所生?他是不是一直有孝子之名?”

    “李思衝?”

    李德謇一開始都記不起這個人。

    實在是在官場中,李思衝的身影消失了太久,至於紈絝圈子裏的名聲,又傳不到李德謇的耳朵裏。

    但說到大孝子,他頓時想起來了:“對,正是李侍郎的嫡長子,為了母親整日奔波求藥,留下詩詞數篇,士林大讚之!”

    “士林整天就幹這些?”

    李彥又問道:“李侍郎現在的族譜,與趙郡李氏合並,他原來的祖籍是哪裏?”

    李德謇道:“河南道,亳(bó)州,譙縣人。”

    亳州譙縣,正是曹操的家鄉,如今在唐朝歸河南道,後來則劃為江南道,後世還是安徽的一座城市。

    距離對應到後世鎮江的潤州,真的不遠。

    如果真的在嶺南之類的偏僻之地,也不會去了。

    李彥微微沉吟:“如此一來,就都說得通了,大人,我告退了!”

    李德謇看著他:“元芳,李侍郎身負聖恩,很難動他,要有變通!”

    李彥點頭,回到自己的屋子,小黑和鷹兒親熱的靠過來。

    “還是你們乖!”

    他擼了擼它們,神色沉凝,目光掃視,看向房內的素屏風,取了一支筆,開始畫畫。

    他先畫了三個頭像。

    分別是:

    竇德成,宰相竇德玄的幼弟,六年前據其所言,是去江南經商,回來後將竇氏商會經營為了長安第一,暗地裏製造雲丹,販賣給權貴。

    李思衝,宰相李敬玄的嫡長子,六年前曾任刑部員外郎,案卷的記錄者,莫名出現在潤州,如今六年後,任符寶郎。

    崔守業,吏部侍郎,至今還一心進位宰相,遮掩江南血案,將李思衝的名字隱去,變為刑部吏員,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涉案的人其實還有不少,比如當地受牽連的縣衙官員,但那些李彥完全不了解,就不列入了。

    接下來,他畫了一個村子。

    江南道,潤州,丹徒縣,青陽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